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多少美食是添加剂“调”出来的?
——揭秘食品添加剂乱象
作者:据新华社

据新华社



  吹弹可破的虾仁、鲜嫩多汁的牛肉、“上乘食材熬制”的高汤……当你大快朵颐之时,能想到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少是靠各类添加剂“调”出来的吗?
  “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五花八门的添加剂成为众多餐馆调味揽客的利器。不少美食的背后都存在滥用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等问题,有损消费者健康。还有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工业原料。

  

美食靠“添加”,开水变“高汤”

  鲜亮的牛肉、爽口的毛肚、扑鼻的高汤、鲜香的火锅,走进各类餐厅,声称“新鲜食材”“纯正熬制”的各类餐饮食品,让人胃口大开。然而,一些家庭主妇却发现,如果使用从菜市场购买的新鲜食材烹调,却往往很难做出类似的口感、色泽和味道。
  一些商贩和餐馆厨师透露,要使饭馆烹炒的食物色香味俱全,使用相应的添加剂就能轻松实现。比如,使用名为日落黄的添加剂,只要在卤水中加上小半勺,就让烧鸡、猪头肉等卤肉油光发亮、黄里透红;号称是牛骨熬炼、整鸡炖制的纯正肉汤,其实很多都是使用类似牛肉精等包含大量食品添加剂的复合调味料,加入开水制成。

  

食品添加剂产量逐年递增,使用原则应该是“非必要不使用”

  根据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等规定,相关物质要被纳入食品添加剂范畴,必须获得卫生部门批准,同时其生产工艺、使用范围、使用量均必须遵循相应标准。而记者采访发现,一些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超范围滥用的现象较为突出。此外,一些未纳入食品添加剂范围的物质,也常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应该是“非必要不使用”,更不能用于掩盖食品腐败变质。而在我国的餐饮行业,为了卖相、口味、成本、甚至掺假等目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明显已经过头,非法添加问题也十分突出。

  

违法添加难禁绝,监管还存模糊地带

  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重拳出击,加上出台针对添加剂滥用、非法添加等食品问题追究刑责的司法解释,各级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食品添加剂乱象。然而,受基层执法力量不足、非法添加日益隐蔽、监管依据不足等因素制约,超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问题依旧难以禁绝。随着餐饮业向中央厨房的工业化模式升级,监管出现了模糊地带。
  “快餐和餐饮食品到底应该怎么标注?怎么让消费者有知情权?虚假宣传怎么查?餐饮单位按什么标准生产?餐饮单位自行在菜肴和点心中使用的添加剂是否要到相关部门备案? ”马志英等专家表示,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规则。同时,对餐饮环节使用添加剂现象应开展风险监测与评估,积累一定数据后,出台相关监管标准,严查超量、超范围使用的商家。 (据新华社)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多少美食是添加剂“调”出来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国际国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