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千万基金撬动10亿元贷款
齐河用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齐河讯 (侯刚 郑军 孟翠 王业婷)“通过县里设立的专项资金,不用抵押就贷到了100万元,政府还给交利息,太实惠了。 ”5月30日,齐河县祝阿镇刘王村党支部书记、绿城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思荣高兴地说。绿城合作社用这笔贷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年收入20万元。
  为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农村集体开展创业,齐河结合实际出台《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作为集体收入发展基金,财政部门负责村集体企业贷款贴息,乡镇(街道)提供担保,从而带动几千万乃至上亿元资金效益。 “按照贷款月利率10‰来计算,千万元贴息款每月可申请贷款10亿元。 ”齐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章健介绍。
  该办法所指的创业项目,是以乡镇(街道)为实施主体,在薄弱村域内进行规模种植养殖;在村郊、镇郊等开发优势明显地区,探索建设门市房;扶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鼓励村集体成立以村集体为单位的股份合作公司、新型主体或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对有存量资产并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盘活存量资产。项目由村申报到乡镇,乡镇进行论证调研形成可行性方案后,再上报到县里。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乡镇(街道)进行全程监督,并由县农业、财政及相关部门及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跟踪管理。截至4月末,该县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花卉苗木基地、粮食种植等集体经济项目51个,已发放贴息贷款百余笔共 1800余万元。到年底,全部农村社区和村庄集体收入有望达标。
  “适应新常态,破解新问题,实现新发展,关键在于制度创新。”齐河县委书记孟令兴说。该县在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在各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在全县设立 1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中心,将 80%的乡镇干部推到一线,实施社区(村)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成立开发区、城南新区等六大融资平台和国内县域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整合优质资源,在全省率先设立“巡回党校”“巡回科普学校”送学下乡,实施干部高端培训工程,将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制定干部培训工作计划。同时,他们计划依托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创建国内第一家农村党员干部学院,提升农村干部素质。
  创新之举,催生齐河强大的发展动力。今年一季度,齐河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速,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千万基金撬动10亿元贷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