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群众家门口享优质医疗
作者:井璐本报





  □本报记者井璐 本报通讯员 杜玉梅
  二甲医院从1995年的5所发展到现在的21所,476.93万居民享有家庭医生,百余处国医堂守护健康——
  “从1995年全市只有二级甲等医院5所,到现在的21所,翻了两番多;从1995年全市医疗机构总床位8793张,到现在的2.2万张,翻了近3倍;从1995年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408人,到现在的2.62万人……”市卫计委主任崔玉强说。
  476.93万城乡居民享有家庭医生
  “大爷,您平时有喝酒抽烟的习惯吗,血压、血脂高吗? ”4月30日,德城区新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武迪到荣庄社区为居民免费服务。他们一边测血压,一边询问居民的饮食情况,给每人提供不同的健康指导,并为社区内的家庭建立健康档案,成了居民的“家庭医生”。
  2010年,全市开始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内容逐步增加,目前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65岁及以上老人健康管理、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等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截至2014年底,共为476.93万城乡居民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
  为让群众便捷就医,去年6月,我市在运河经济开发区成立了第一家医疗联合体。医联体成立后,内部医院间实行双向转诊、重点专科对口扶持;各成员机构的医师可在医联体内多地点执业;医联体内的检验、影像等资源设备实现共享。
  我市还通过大力推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迈出了改变“以药养医”的实质性步伐。平原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在取消药品加成基础上,加大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限价、支付方式改革力度。
  436.89万参合农民看病无忧
  “搁以往,看病花这么多,日子早就没法过了。 ”德城区黄河涯镇二十里铺社区居民黄淑珍说,自己2010年患上糖尿病,一年看病需要1万多元,由于这病在门诊慢性疾病报销范围内,新农合能报70%,每年只花2000多元。
  2003年起,全市以临邑县为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2007年在全市铺开。目前,全市共有参合人口436.89万,农民看病报销的比例从60%提高到8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城乡,补助标准从人均7元提高到40元。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筹集资金41.15亿元,报销补偿支出36.68亿元,受益人口达到3369.87万人次。同时,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巩固,全市3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通过省药采平台进行采购,完成交易额8.3亿元。
  同时,新农合还稳步提升保障水平。自2013年启动以来,重大疾病病种扩展到20种,切实减轻了群众特别是大病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提前4年消除疟疾
  2003年,SARS在短时间内席卷全国。作为山东北大门,德州抗击非典形势严峻。德州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被确定为防治非典市级定点医院。
  “当时我们只用了7天7夜,建起了一个规范的传染病病房。 ”市人民医院原业务院长王平说。
  总结抗击非典经验,我市加大对传染病的防治,从2009年至今,全市持续注资3.6亿元。 2005年,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竣工;2012年,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覆盖我市100%的医疗卫生机构。2014年,我市提前4年完成了消除疟疾目标,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消除疟疾考核的市。
  124处国医堂设在百姓家门口
  “俺在村卫生室挂了20多天的吊瓶,花了1000多元还是不见好,来这里只喝了3天中药、做做理疗,很快就好了。 ”4月30日,正在平原县前曹镇卫生院国医堂理疗室做烤电的王明泉说。
  前曹镇国医堂2013年底建成,现设有中药房、煎药室、理疗科等中医科室8间,有3台大型煎药机,中药400多种,病人在这里治疗花费少、效果好,每月看中医的病人门诊量由原来的200多人次增加到500多人次。
  目前,该县各乡镇卫生院100%开设了中药房、中医中药针灸、理疗等技术服务,已有8处乡镇卫生院、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国医堂标准化建设。
  平原县的中医发展是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中医中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国医堂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科、康复理疗室、中药房集中设置,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把基层医疗机构的各个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进行集中设置,以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为百姓提供健康服务。
  目前,全市国医堂总数已达124处,占全市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0%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群众家门口享优质医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3 版:社会更和谐】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