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开车提防“路怒症”
作者:郑惠本报



  

本期专家: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四科主任医师 王玉伟

  长期从事精神卫生临床工作,擅长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癔症、应激障碍、神经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以失眠症、儿童期精神障碍及各种心理疾病的咨询及治疗为专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四项成果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坐诊时间:周五全天

“路怒族”日渐增多

  近日,一段视频引发关注:在四川成都市娇子立交处,一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35秒内4次踢中女司机脸部,整个过程触目惊心。而该男子称因女司机变道惊吓到车内孩子,所以施暴。随着驾车族日益壮大,因开车而诱发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这类人在国外被称为“路怒族”。
  记者发现,近年来身边不少朋友也成为“路怒族”。不管是平时知书达理、儒雅风趣的,抑或是美丽优雅、小鸟依人的,只要一握上方向盘,就变得暴躁易怒,碰上强行并线加塞的就骂脏话……

落差过大成“路怒”主因

  “情绪管理不到位,平时脾气比较暴躁的人‘路怒’的可能性要大。 ”王玉伟分析,之所以会产生‘路怒’,关键原因是开车人下意识认为可以按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到达目的地,而一旦遇到堵车等情况,心里会觉得焦躁不安。再加上很多人压力过大,认为是在自己的车上,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就会不自觉把这种不满宣泄出来。因此,平日越彬彬有礼的人若被“路怒症”影响,情绪的强度就越高,与日常判若两人。
  “现在好多‘路怒症’患者并未发现自己心理异常,若不及时治疗,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交通违章及交通事故。”王玉伟提醒,如果人长期处于“路躁”状态,易怒的思维方式会形成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也易烦躁、发怒,严重的还会造成情绪障碍、抑郁、免疫力下降等负面影响。长期情绪压抑,进而可能发展成为“焦虑症” “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释放情绪远离“路怒”

  “‘路怒’是一种心理问题,通过自我调整可以改善。 ”王玉伟认为,“路怒症”主要在于自防。首先是要让心情‘慢下来’,每次出行尽量提早出门,有了时间,在适当情况下还可有意识放慢车速,让自己尽量从容些。若驾车过程中遇到不快时,关上车窗将自己的不满在车中大声喊出来,或选择放音乐的方法缓解不适。
  平时,可通过打球、唱卡拉OK,多参加体育锻炼释放情绪,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看到别人开车乱并线,可以理解成他是急着上班,而不是恶意挑衅。如果连续两周有严重的情绪失控、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引起足够重视,否则就有可能上升为心理疾病,要尽早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医生的帮助。
□本报记者郑惠本报通讯员任天瑜王立燕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开车提防“路怒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