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中心城区41万个城市部件和51类城市事件都在数字城管“眼皮底下”——
“智慧因子”提升城市管理
作者:韩超本报
  编者按 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新的发展业态。从今日起,本报推出《“互联网+”引领转型创新》栏目,报道互联网和我市各行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敬请关注。
  4月6日下午5点多,我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例行巡查时,发现市区天衢中路与吕家街交叉口自来水管破裂,立即拍摄照片发至市数字城管调度中心。半小时后,市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到现场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照片传回调度中心。如今,中心城区每棵树、每盏路灯、每个井盖、每块户外广告牌都有编号,且智能井盖采用物联网技术,一旦损坏就会自动报警;每辆城管执法车、洒水车、渣土运输车都装了GPS与摄像头,其运行轨迹、作业情况可实时监控;每条大街小巷、每个公园游园,都有信息采集员,发现问题立刻传回市数字城管调度中心,第一时间调度处理。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中心城区41万个城市部件和51类城市事件的全面监管和处置。
  城市变得如此“聪明”,都要归功于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
  然而,智慧城市并无定式可循,建设工作从何入手? 2013年1月,在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时,我市决策者就明确提出:智慧城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新途径,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城市更加“聪明”,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为此,在制定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时,我市着眼长远,突出本地特色,以新能源、现代物流和农产品(食品)为重点,通过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管控,培强新能源产业;通过物流智能化,突破现代物流产业;通过食品加工产业链溯源,发展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使德州成长为“经济繁荣、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民幸福的区域中心”典范。
  建设智慧城市,与之匹配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尤为重要。如何让智慧城市从概念走向应用,让“智慧因子”真正植入城市生活,我市一直在努力。 2014年12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及时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进行对接,计划在德城区实施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一期工程,对区域内的供气、供热、供水、排水等重点管线实时监测。目前,正在进行详细调研论证和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列入了2015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预计年度投资3000万元,构建地下管线智能综合管理平台。□本报记者 韩超 本报通讯员 张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智慧因子”提升城市管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