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展示乡村文艺 亮出非遗家底
——齐河首届乡村文艺展演暨非遗展览展示活动掠影

金龙起舞闹元宵。



传统戏曲庆佳节。



手工拉制的空心面受关注。



喜庆竹马跑得欢。



吹糖人是小朋友的最爱。



文化遗产代代传承。



观众喜洋洋。



  3月3日上午,齐河县迎宾广场人群熙攘,热闹非凡。该县首届乡村文艺展演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刘秀脱险的传说、绣球灯舞、打花棍、黑陶烧制技艺、面塑技艺等百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亮相。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记录着历史,展示着个性,是人们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 ”齐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文豪说,“作为‘文脉工程’的突破口,我们首次将非遗项目列为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的重点,目的就是创新举措,强力推动齐河地方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助力非遗项目更好地融入大众、融入生活、融入节庆活动,让人们在领略魅力中寻求根脉、共建认同、聚力发展。 ”
  该县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自农历正月十三开始,至二月初二结束,包含“美丽非遗庆新春 欢欢喜喜闹元宵”和“全民奔小康 展演庆新春”两大部分,通过唱大戏、赶大集的形式,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其间,15个乡镇(街道)选送的103个文艺节目依次表演。同时,设置了非遗项目集中展和非遗保护成果展,通过留住记忆、寻找记忆、记忆留存、传承记忆等专题,以作(产)品展示、传承人现场制作、现场交易等形式,生动展示了齐河非遗保护的措施成就。
  在活动现场,来自刘桥镇的 《跑竹马》引来群众喝彩一片。骑着8匹竹马的大妈们,身着彩衣,手拿道具,造型夸张,表演诙谐。在现场另一侧,还有二十多位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绣球灯、拉空心面、捏面人等传统技艺,更是引来不少群众的目光。齐河洛炎陶坊经理李闻雷兴奋地说:“活动第一天就有60余名群众亲身体验了拉坯、刻花等制作工艺,并卖出百余件黑陶,超出了预期。 ”
  “活动展示的很多是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凸显了齐河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所有表演节目都是群众自编自演的,没有外请大腕明星,却因符合大众口味而格外动人。 ”齐河县政府党组成员王炜说。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第一天吸引群众2万余人次。 “以前觉得‘非遗’很神秘,是高高在上的,通过来这儿参观,原来咱老百姓的生活中就有‘非遗’。 ”家住华店镇的76岁老人李金德发出如是感慨。
□本报记者 王志伟 本报通讯员 侯郑 孟翠 刘佳 志华 业婷摄影报道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展示乡村文艺 亮出非遗家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文化·体娱】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