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保障房的监管“裂缝”更可怕
  武汉市硚口区紫润明园(南区)保障房项目交房后,不少住户发现房子存在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质量问题,住房安全令人担忧。然而,各部门均表示不负责房屋质量,“只要程序合法,我们就认可”。 (12月15日《人民日报》)
  面对群众质疑,拆迁办说只管分房子,房子质量有问题找开发商;房管局称只负责验收交付作备案,看该盖的章子盖了没,质量关由城建委负责;城建委则表示,质量验收是业主组织进行,管理部门主要是监管程序的合法化,只要程序合法就予以认可。在“只管程序不管质量”的有关部门眼皮底下,这个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电梯故障、砂浆脆裂的保障房项目,堂而皇之地通过了监理公司以及武汉市硚口区质监站等当地十几个部门的逐项验收,竣工验收合格。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保障房质量关系到很多群众的福祉。由于保障房利润空间有限,除去税费、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等,建设单位利润不高,其难免在购买建筑材料、施工标准等环节上动手脚,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埋下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质量隐患。这就更要求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当好保障房的“看门人”。
  然而,现实却是一些部门摆出一副“高高挂起”的姿态,只要过场走到,内容并不重要。盖房子不是“过家家”,如果拿履行监管职责当做“演戏”,保障房的质量和群众的利益就只能成为“儿戏”。此次出现问题的紫润明园可谓“重病缠身”。厕所渗水,是防水处理没做好;墙壁一抠就掉块,是混合砂浆出了问题;电梯、门窗、玻璃、瓷砖的故障和破损,证明使用了劣质材料;而墙体裂缝则预示可能出现地基不均匀下沉,会对主体结构产生严重影响……
  与有形的保障房裂缝相比,无形的监管裂缝才是最可怕的。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裂缝”并非个案。据监理业内人士称,“再大的项目,主要的验收程序都是纸上完成的”。只有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和追究制度,彻底堵上监管裂缝,才能避免有关部门变成无关部门。
  □张遇哲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保障房的监管“裂缝”更可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