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个整市推进的高产创建样本
——德州市粮食“九连增”的路径探寻
作者:下转A2版
  

编者按

  11月22日,《农民日报》一版头条刊发了反映我市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经验的文章《一个整市推进的高产创建样本》。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省长贾万志以及我市相关领导分别对该文作出重要批示,认为德州在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中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子,积累了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推广。本报今天全文转载《农民日报》文章,以飨读者。
  “你们在高产创建上、发展现代农业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今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视察1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后欣慰地说。
  提起德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扒鸡。可是这几年,德州又因为粮食而声名鹊起。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 “总产过百亿”的吨粮市 (地级),而且是 “三连冠”;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市 (地级)推进的市;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推进专题培训班在德州举办……
  10月28日,德州市再传捷报:粮食总产达到157.85亿斤,实现“九连增”。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喜出望外地告诉记者:今年,全市秋粮玉米700.4万亩,单产584.3公斤,增长3.2%,总产81.85亿斤,增长7.19%;夏粮小麦711.5万亩,单产527.2公斤,增长3.3%,总产75亿斤,增长3.1%;全年粮食总产157.85亿斤,增长4.8%。
  德州,作为农业大市、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曾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出现过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总产逐年下滑的局面。那么,德州又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取得了粮食生产“九连增”、“三连冠”的骄人成绩,成为高产创建整市(地级)推进的样本呢?

  连续四年,粮食产量持续下滑,德州粮食到了最危险的边沿;痛定思痛后,德州市借国家政策东风,奋起直追,扭转困局,八年奋战,八年丰收,为“九连增”打下坚实基础

  2003年3月22日,回良玉副总理莅临德州,在视察春季抗旱工作时说,要千方百计打好春季抗旱攻坚战,确保夏粮丰产丰收,为全年粮食增产打好基础;粮食主产区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此时,德州像全国一样,粮食生产已经连续多年下滑,可以说到了最危险的边沿。当时的德州市领导和市农业局新领导班子意识到,粮食生产连年下滑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作为粮食主产区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责任。为此,德州市当即调整思路,扭转困局,将全市农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上来,明确了压缩普通粮食种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生产的工作思路。当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77亿斤,实现恢复性增长,扭转了自1999年以来的下滑趋势。
  2004年,德州粮食总产突破80亿斤大关,达到88.16亿斤。2005年,德州粮食总产突破100亿斤大关,达到104.3亿斤。 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粮食生产潜能得到极大释放,总产达到115亿斤。 2007年,德州市提出创建地级“吨粮市”的奋斗目标,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2008年,制定实施了《关于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针对各县市区和高产创建示范点的生产实际,分别提出了攻关目标、高产目标、丰产目标、平均单产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层层建立行政首长指挥田,实行技术专家包方责任制,带动效果十分明显,夏秋两季亩产合计979.7公斤,向“吨粮”目标靠近。
  2009年,出台实施了《大力推进吨粮市建设的意见》,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落实农业部“十百千万”高产示范方20处、 20万亩。在高产创建示范方的辐射带动下,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粮食总产达到144.24亿斤,小麦、玉米两季单产合计1061.4公斤,成为全国首个 “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为此,农业部、山东省政府联合在德州召开 “德州市亩产过吨粮总结会议”,全面总结推广德州经验。
  “吨粮市”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令德州上下士气大振。 2010年9月18日,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上,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提出了更高创建标准,


要在全国率先开展整建制县推进高产创建活动,重点抓好齐河、陵县两个粮食超级大县整建制县推进和临邑翟家乡、平原县腰站镇万亩 “吨半粮”创建,同时将其他县市区的22个重点乡镇纳入整建制高产创建范围,制定了更高的创建目标和增产计划。在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的带动下,全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50亿斤大关,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德州粮食八连增,借了国家重粮政策的东风;德州粮食增产之路也折射了全国粮食增产的路径!”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的德州市农业局局长邵国君深有感触地说。

  以全国首个高产创建整市推进为契机,德州人拿出“脱层皮也要干成事”的精神,打破乡域、县域界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构建了粮食生产的三大板块,在扩充高产面积上做足了文章

  2011年新春伊始,德州遭遇了多年来少有的严重干旱。面对旱情,又处于八连增的高点,如何高位起跳,再创佳绩,成为摆在全市上下不可回避的难题。
  倚仗八连增的厚实积淀,德州市大胆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启动高产创建整市推进的思路,并迅速付诸实施。整市推进的关键是个 “整”字,到哪里去找这么大面积整块的高产创建粮田?该市根据农业部提出的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打破乡域、县域界限,高起点规划了全市粮食生产三大板块:南部板块包括齐河、禹城共涉及乡镇12个,面积99.3万亩;东部板块包括陵县、临邑、宁津、乐陵共涉及乡镇24个,面积172.3万亩;西部板块平原、武城、夏津、德城共涉及乡镇17个,面积109.1万亩。三大板块共涉及53个乡镇,面积380.7万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53.6%,全部实行整建制高产创建开发。在三大板块中,面积最大的东部板块,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全国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
  借鉴“拼图”原理,德州市在三大板块中综合考虑地力水平、科技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分步实施,按图填空,以齐河十万亩示范方为样板,每个县打造3万亩或5万亩以上的示范方,粮食大县打造10万亩或20万亩以上的示范方,市级规划建设30万亩以上的大方,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三大板块打造成总面积380万亩成方连片的规模化粮食优势产区。
  邵国君向记者展示了一张 《德州市粮食高产创建区域布局规划图》,图上用红蓝两色标注区分三大板块建设的两期工程进展情况,红色部分为一期工程,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乡镇22个,粮食面积157.4万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22.2%。
  齐河县1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已建设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陵县15万亩、临邑10万亩、武城5万亩、平原3万亩、禹城3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也正在扎实快速推进。蓝色部分为二期计划开发的31个乡镇,粮食面积223.3万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31.4%。

  依据“种子饱粒儿,技术打捆儿,体系分层儿”的生产模式,德州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正是依靠科技创新使粮食单产大幅提高

  2010年11月12日,“金满田杯”2010年山东粮王大赛评选结果揭晓,临邑县翟家镇农民孙丰忠以夏玉米亩产1029.6公斤的优异成绩夺得全省总冠军,被省农业厅、山东电视台授予“山东粮王”称号。这是继2007年被评为“全国种粮标兵”之后,孙丰忠获得的又一殊荣。孙丰忠的成功正是德州市大力推广先进实用丰产增产技术、实现全市粮食生产“九连增”的一个缩影。
  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孙丰忠自发办起了“农业科技推广站”,在全村推广良种良法、配方施肥、宽幅精播等新技术。可任何新生事物的推广都是不容易的,当听孙丰忠说1亩地只播7.5公斤麦种时,人们犹豫了;当听孙丰忠要求小麦行间距要21公分时,人们简直“愤怒”了,这不是浪费土地吗?不管群众理解不理解,孙丰忠先发动村里的8名党员和他一块作示范,从20多个小麦良种中筛选出“济麦22”,采取宽幅精播技术,每亩地只播7.5公斤麦种,并且全部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需求上肥料,让农田吃上了“营养餐”。来年麦收时,和孙丰忠一块“折腾”的党员地块里小麦亩产达到716公斤,每亩地比群众多收200公斤。村民信服了,秋种时,全村860亩地用上了孙丰忠的种植技术,小麦实行 “一喷三防”,玉米实行“一增四改”,并且全部采用了孙丰忠改良后的“八统一”方法,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孙丰忠们尝到了“良种饱粒儿、技术打捆儿”的甜头。
  孙丰忠说的 “种子饱粒儿”,就是德州市实施的良种工程。德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张功礼告诉记者,自2003年实施种子工程以来,全市共有31个农作物品种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其中国审品种4个,省审品种27个,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到了2010年,在山东省20强种子企业中,德州共有鑫秋、良星、德利农、苗宝、银兴等5家企业入选,且有4家企业位列全省10强行列。
  孙丰忠说的“技术打捆儿”,专家叫“技术集成”。德州市在小麦生产方面,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深耕深松、播后镇压、浇越冬水、氮肥后移等配套技术一起上;在玉米生产方面,优选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德利农988等耐密型高产品种,“一增四改”、玉米直播晚收等实用技术一并用,通过开展玉米“十、百、千、万”高产创建活动,全市玉米种植密度明显增加,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种植密度达到6000株以上,大田玉米平均种植密度由原来的4000株左右增加到现在的4500株左右。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郑光辉介绍,这几年,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双晚”技术在德州得到大面积快速推广,全市70%以上的粮田均使用了这一增产技术。据专家分析,玉米生长后期,每晚收一天玉米将增产8~10公斤。目前,德州的玉米收获期推迟到9月底,较常年推迟5天左右,亩均增产40~50公斤左右。
  被孙丰忠称为土地“营养餐”的,就是测土配方施肥。自2005年始,全市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技术面积达到3851万亩,施用配方肥面积达到1475万亩,节本增效14.84亿元。
  有了良种良法,还必须有人来推广。在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市里成立了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的技术指导工作组,常年派出由5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巡回督导,落实包县、包重点乡镇、包示范片责任制,深入生产一线指导技术培训、良种普及和关键技术应用,强化“五统一”生产模式落实。与此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农技推广、良种繁育、植保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四大公益性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了“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目前,全市共有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137个,实现了全市乡镇全覆盖。
  “无灾增产,农业科技功不可没;有灾无害,农技人员更是屡建奇功!”市农业局张连臣副局长深有体会。今年冬春连旱特大灾情,小麦规范化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等抗旱保墒技术在德州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90%以上的粮田普浇一遍越冬水,全市小麦的抗旱抗冻防虫能力大为提高,创造了气象有干旱、麦田无旱象的奇迹。

  “背靠大树好乘凉”,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德州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扶持力度,延长粮食产业链条,促进粮食产品加工增值,把粮食作为一个能够富民、强企、强市、招商的品牌产业做大做强

  “背靠大树好乘凉”,山东发达面粉集团 (以下称 “发达”公司)董事长徐山元用这句话来说明自己的企业态势。这个地处德州市夏津县的公司是山东省小麦面粉加工行业的龙头老大, “中国粮食加工业十强企业”。正是靠着德州这个全国著名的优质高产小麦基地,发达公司成为“有米之炊的巧妇”。董事长徐山元说,企业拥有现代化制粉生产线8条,日处理小麦2600吨;企业发展了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00万亩,与基地麦农签订合同,保护价收购,每年收购优质原粮8亿多斤。
  像发达公司这样的粮食加工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企业不在少数。德州市副市长黄金忠告诉记者,德州是产粮大市,九年生产粮食1080亿斤,为国家供应商品粮880多亿斤;全市粮食商品率由2003年的71.9%提高到2011年的85.5%。除了卖给国家的和当地食用的粮食外,德州市每年有几十亿斤的粮食需要就地转化。为此,全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把延长粮食产业链条,促进粮食产品加工增值,加快构建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在市经济开发区划出专门区域,高标准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实施集群式推进。
  在素有“中国功能糖城”之称的德州禹城市,年轻的市长张磊颇为自豪地说,他们研制开发出以玉米芯等为原料的低聚异麦芽糖、木糖(醇)、低聚木糖、麦芽糖醇4大类63种功能糖系列产品,使玉米芯的价值翻了上百倍。由保龄宝公司制定的低聚异麦芽糖、果葡糖浆两项企业标准被认定为国家标准。目前,低聚糖和糖醇类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一头扎进了粮囤里! ”黄金忠这样形容德州的龙头企业。目前,德州市以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已涵盖面粉、淀粉、豆粕、食用油、保健食品、饮料、乳制品、肉制品等多个加工领域。以夏津发达、陵县颜皓、宁津天雁、 “巨嘴鸟”、 “鲁德”为代表的小麦加工龙头,年加工能力达到550万吨;以禹城三糖一药、平原福源生物淀粉、陵县华茂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玉米深加工龙头,年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以大蔡牧业、天恩、正大为代表的饲料加工龙头,年加工能力达到132万吨。拥有 “巨嘴鸟”小麦粉、“发达牌”小麦粉、永乐食品的 “腾永乐牌”小麦粉等国家名牌产品5个, “腾永乐”牌面粉等中国驰名商标9个,巨嘴鸟的小麦粉、发达集团的小麦粉、永乐食品的小麦粉、志强集团的小麦粉、浩天食品的小麦粉、福源淀粉的食用玉米淀粉等国家免检产品9个。
  “正是看中了产粮大市这个资源,看中了中国粮油食品城这个牌子,我才来德州投资建厂的。”刚刚落户德州的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团公司负责人说。 2011年8月,欧洲客商主动前来德州洽谈淀粉深加工项目。在问及是什么原因吸引他们主动来德州洽谈项目时,欧洲客商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出了“吨粮市”三个字。

  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使农民种粮的热情大增;国家产粮大县的政策激励,令地方政府抓粮的劲头十足。德州用足国家政策,配套地方措施,全面调动了“两个积极性”

  “如果没有党的惠农政策,我不可能种这么多地,买这么多的农机具,挣这么多钱。”临邑县德平镇富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魏德东颇有感触地说。
  正是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老魏种粮的热情大增。2007年,他承包500亩地,成立了富民种植合作社,开始大规模种粮食。目前,他已承包耕地1820亩,购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深松机、深耕犁、播种机、喷药机等各种农机具30多台套,吸收社员230多人。仅去年一年就产粮182吨,赚了35万元,带动社员增收500多万元。
  “可以说,党的惠农政策是德州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的源泉。 ”德州市委副书记袁秀和一语中的。他说,自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发出8个一号文件,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梯次构建支农惠农政策体系和强农促粮的长效机制。德州市把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央政策的拉动效应作为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举措,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共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中央惠农资金39.13亿元。
  德州市农机办主任魏洪斌说,德州市落实仅农机具购置补贴一项就拉动农民投资7.82亿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00余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8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4.6万台,联合收割机14157台,全市机耕、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99.4%、 98.3%、 99.25%,使粮食从种到收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为提高技术到位率、防灾抗灾、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权威资料显示: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 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倍至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如何破解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彻底解决水的问题,实现“能引、能排、能蓄”的目标,成为历届德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深思考的重大课题。德州市水利局局长张英昌告诉记者,近年来,德州市累计完成投资5.9亿元,治理骨干河道20条,新打机井2.7万眼,每年引用黄河水10亿立方米以上,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9万亩;2007年以来,累计投资2.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目前,已建成“田成方、树成行、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农田400万亩。
  “农民种粮有了积极性,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也不能没有。 ”袁秀和说,为了激发了德州市各级党委、政策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2011年全市10个产粮大县获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44亿元,齐河县、陵县、禹城市、临邑4个获山东省超级大县奖励资金5266万元,使各级党委、政府真正体会到了国家重粮抓粮的决心,也真正体会到重粮抓粮不仅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承担应尽的政治责任,而且还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发展粮食生产不再是包袱,而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

  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成为德州粮食发展的强大外部推力;“一把手”工程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德州粮食生产的巨大内部动力。德州内外结合,双力齐发,创造了粮食“九连增”的奇迹

  齐河县县委书记魏洪祥说,今年齐河县小麦收获面积112.01万亩小麦平均单产555.1公斤,总产12.44亿斤,单产、总产同比分别增长2%、0.4%;齐河县110万亩玉米平均单产613.3公斤,总产13.5亿斤,单产、总产同比分别增长4.05%、9.32%;全年粮食总产达26亿斤,同比增长4.83%。
  2011年2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冒着严寒到德州视察春季抗旱工作,对德州大力推广播后镇压、浇越冬水等抗旱技术措施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将陵县作为整建制高产创建部长联系点。在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陵县积极筹措资金,精心谋划,启动建设了15万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工程。陵县县长马俊昀说,2011年,陵县94.53万亩小麦平均亩产为546.3公斤,总产10.32亿斤,单产、总产同比分别增长6.74%、8.6%,均创历史新高;陵县94.7万亩玉米平均单产606.4公斤,总产11.49亿斤,单产、总产同比分别增长5.3%、8.5%;全年粮食总产21.8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陈先运市长告诉记者:“德州粮食九连增特别是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成功实践,既与德州市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分不开,更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倾力帮扶分不开。 ”
  德州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农业部相继在德州召开了德州市亩产过吨粮总结会议、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专题培训班、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县授牌仪式、全国麦田杂草防治示范现场观摩会等全国性会议,在全国推广德州经验,为强力推进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多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农业厅领导多次到德州检查指导工作,为扎实推进德州市粮食高产创建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在政策、项目等诸多方面给予积极扶持。相继在德州召开了全省春季生产现场会议、全省高产创建暨玉米 “一增四改”技术培训会议等全省性综合会议,有力推动了德州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德州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挂帅的粮食高产创建推进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除了制定关于粮食高产创建的政策、计划和提出措施和意见,还负责组织实施、督导检查、考核表彰等工作。
  作为粮食高产创建推进委员会的一把手,市委书记吴翠云曾多次召集专题会议研究指导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多次亲临一线指导,并明确要求,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全国样板。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先运多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力推进,打造全国亮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德州市粮食高产创建特别是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夯实了组织保障基础。
  “粮食,是德州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粮食,是德州对外招商引资的名片、争取政策项目支持的载体、上级领导重视关注的焦点;粮食,为德州聚集了人气,鼓舞了士气,提高了名气,招来了项目,引来了资金;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未来德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德州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继续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实行玉米良种中央、市县财政奖补资金整合,百万亩免费供种,力争明年实现粮食十连增! ”陈先运市长信心百倍地说。□杨志华 李成祥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个整市推进的高产创建样本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