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文学承担着重塑灵魂的伟大使命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学事业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
  《决定》中提出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是从发挥包括文学艺术作品在内的精神文化产品的作用的角度,对包括文学工作者在内的文化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这16个字,涉及到文学的作用,或者说功能。它强调了文学作品对整个民族的优秀道德情操的塑造、对高尚精神境界的提升的作用。这是一种教育感化的功能,它与认识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一起,构成了文学的基本功能。
  文学,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这样的使命。从《论语》中对诗歌的“兴观群怨”的作用概括算起,可以说中国文学“文以载道”的传统源远流长。如果不对这个说法进行片面的、教条化的理解,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一点正是文学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文学,的确对人的心灵塑造、人格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学的教化作用得以实现的过程,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靠内在的浸润渗透。它没有轰轰烈烈的外在形态,它是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情感的熏染,自然而然地产生效果,让人内心深处真切而强烈地信仰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因为直接诉诸心灵,所以文学产生的作用是深入的,也是持久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这正是文学教育功能的独特之处。
  虽然文学是通过个体的方式产生和传播,无论创作和阅读首先都体现为个体行为,但又是很容易在传播过程中转换成为集体的力量。巴金的《家》,让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认识到了封建道德的落后和腐朽,从而背叛了自己出身的家庭和阶层,走上了追求新生活的道路。这是文学不可低估的力量。
  当今这个社会转型期,人们在享受物质日益丰裕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和心灵焦灼。这种情况下,文学作品这种诉诸灵魂的教育感化功能不但没有过时,反而进一步凸显了其必要性、紧迫性。文学承担着一种“重塑灵魂”的伟大使命。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经说过:“文学理应关怀社会的进步,社会真正的进步是人的进步,人的更丰满的不停滞的精神发育。 ”
  当然,文学参与精神道德的重塑时,有自己的方式,要遵循文学的内在规律。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形式,对针砭时弊、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可能更快捷,相形之下文学的作用不会那么立竿见影。铁凝还说过,对改变世界而言,“文学可能是慢一步的。因为文学不是粗糙的社会情报,不是某些迅速变换的社会话题的集合,也并非表达一般的时髦意见,作家更不是流水线上的素材加工者”。但文学的作用一旦产生,其影响却是会更长久、更深入,并且具有某种整体性,可以说,它具有一种固本培元的功效。当一个人经由文学深刻认识到什么是应该秉持的真善美,并认真信奉和实行时,他就不会堕落,不会成为美好价值的敌人。文学对于个人的心灵塑造是如此,对于社会整体的进步也是如此,因为社会正是由具体的个人构成的。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之下,作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要有一种使命感,这种意识要始终成为作家心灵中一种沉甸甸的、时刻能够感知到的存在。要耐得住寂寞,真正地深入生活而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在思想、技艺等各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在艰苦而充溢着幸福感的劳作中,奉献出真正的精品力作,无愧于时代的呼唤和读者的期待。
  □彭程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学承担着重塑灵魂的伟大使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体娱】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