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肖林:幸福,是对音乐梦想的坚持
作者:刘平曹清

肖林在独唱音乐会上演唱。



  10月29日,德州“古贝春”杯网络红歌大赛落下帷幕,德州歌舞团的演员肖林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 32岁的肖林是国家二级演员,多年的磨砺让他的音乐饱满而富有激情。近日,记者走近肖林,倾听他与音乐的故事。
  听肖林的歌,你便会被他那浑厚的高音所吸引。多年的求学之路让他对音乐有了更深的感悟。音乐对于肖林,是情感的流露和精神的寄托。他懂得音乐并用音符来拥抱生活、歌唱心灵。在他看来,有音乐,生活是幸福的。

19岁才开始学习音乐

  肖林出生于1979年,他是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长大的。他的父亲是我市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肖吉木。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外地演出,就把他带在身边。父亲在台上唱,他就在台下听着、看着。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使他对歌唱、舞台、伴奏以及指挥等与舞台艺术相关的知识和各项技能,都了然于心。
  尽管如此,一开始肖林并没有走上演唱的道路。父亲也想有意栽培他,但那时的他从没想过要唱歌,甚至在初中以前,他从没开口唱过歌。 “那时的我是一个很腼腆的孩子。 ”肖林这样评价自己。
  1997年,肖林在德州商校毕业后,进入德州歌舞团工作,负责舞台灯光。就这样,肖林一干就是一年多。真正的改变是缘于别人的一句话。肖林清楚的记得,那是1998年的一天,他正在擦舞台灯和电线。一位领导看见了,很惋惜地跟他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在这里搭台吊灯,太可惜了。你还不如跟你父亲学唱歌呢! ”
  肖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领导说的不无道理,舞台灯光,说白了就是电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干几个月就会了,干一辈子舞台灯光能有什么出息啊!经过再三考虑,肖林决定跟着父亲学唱歌。这一年,肖林19岁。

历尽艰辛的求学路

  音乐并不是想学就可以学的,要讲求“条件”,就是要看自身是否有唱歌的资质。父亲让他唱了几句,看他条件还不错,这才开始教他学习音乐。他上午跟父亲学,下午就自己练,学习了一年多,为今后的歌唱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肖林不断地拜访德州的一些歌唱家,边干着舞台灯光的工作,边学习唱歌。2002年,中国音乐学院的老师来德州二中讲课,肖林第一次接触到外地的老师。肖林意识到自己要开阔眼界,于是,他奔赴北京,踏上了外地求学之路。
  肖林跟着中国音乐学院的老师上了20节课,每周一节,每周六他都要从德州赶到北京去上课。 “那些日子可以用三点一线来形容,每周都奔波于德州和北京之间。 ”肖林说,他每次都是买早晨6点的火车票,“那时候没有动车,要坐6个多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北京。 ”到了北京,先买返程票,再坐地铁、公交,赶在3点半之前到学校上课。肖林每次都会早早地在学校等候,因为上课的学生很多,每人只有45分钟的时间,迟到了就等于浪费了这节课。由于在北京吃饭很贵,肖林就从家里带上方便面当做自己的午饭。返程票都是晚上八九点的,上完课后肖林就去天安门广场自己溜达,“升旗没看到,降旗却看了无数遍。 ”肖林说,那时候,每次回到家都是半夜一两点钟。那段经历,肖林至今印象深刻。
  这一年,肖林第一次登台演出,参加德州青年歌手大赛,获得了二等奖。
  2003年,肖林考入了山东艺术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音乐,专科和本科的课程,一学就是4年。
  入学后的不久,学校为一次演出进行选拔。肖林在台上演唱高音,唱到一半,却怎么也唱不上去了。看着台下坐满的老师和同学,肖林顿时感到无地自容。那一次,回到宿舍,肖林自己偷偷地捂住被子哭了。他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唱歌学好。
  肖林记得,有一学期学校开钢琴课,十几个人轮着用一间琴房。很多时候钢琴被同学占用,根本没法很好地练习。他想,同学们一般都是8点上课来练琴,自己要是早来练习肯定就不会有人抢了。于是,肖林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6点准时到琴房练琴,等到同学陆陆续续来的时候,他早已练了一个多小时。他坚持了一个冬天,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现在想想,自己那时真不知哪来的那股劲头。 ”肖林说。
  在山艺毕业后,肖林并不满足,他认为音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于是,200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在中国音乐的最高学府学习了两年。

几经波折的独唱音乐会

  2009年,肖林马上就要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了。而能够在中国音乐学院开一场独唱音乐会,是每一位学生的梦想。
  最初,肖林的音乐会定在了11月9日。
  由于2009年国庆节市里要举行建国60周年合唱,7月份,肖林便回德州来为合唱做各种准备工作,并辅导各个单位练习合唱。由于参加合唱的单位很多,肖林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场,指导各个单位轮流练习。到9月30日演出,肖林忙了整整两个月。
  合唱圆满结束了,肖林本想立刻回北京为自己的音乐会做准备,但是这时候他却感冒了。他在家里输了几天液,感冒仍没好,眼看音乐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肖林回到了北京。肖林边进行音乐会的准备工作,边打针输液、治疗感冒。然而,一个月过去了,肖林的嗓子却一直没有好转,没法唱歌,后来竟然失声了。肖林心急如焚,跟自己的老师商量,把音乐会推迟了一个月。音乐会推迟到了12月9日。肖林心想,一个月的时间嗓子肯定能好。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肖林整整打了30天的吊瓶,每天中药、西药一大把一大把地吃。但是,嗓子仍然没有起色。为了能够更好地休息,肖林搬出了宿舍,在学校外面找了一间宾馆。这一个月里,肖林每天都坐立难安,期盼着嗓子快点好起来。音乐会的一切都准备就绪,伴奏、嘉宾都找好了,就等着他能快点好起来。海报早就做好了,就是不敢贴出来。肖林偷偷地看着自己的海报,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到了12月初,肖林的嗓子依旧没好。
  作为一个音乐人,肖林知道,如果不能在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厅开一场音乐会,将会是他终生的遗憾。但是,他实在是无能为力了。肖林说,自己内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后,他打算放弃。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一向器重他的老师也为他感到惋惜。
  回到宾馆,肖林感觉整个人就像失去了支柱一样,毫无依靠。他给家里打电话,告诉了家人他的决定。听着电话那头家人关切的声音,肖林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在外面怎么这么难呢! ”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肖林,忍不住自己的泪水,任泪水尽情地流淌。
  做出这一决定后,肖林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不吃药了,也不输液了。出乎意料的是,过了半个月,他的嗓子竟然好了。肖林赶紧与老师沟通,在老师的帮助下,肖林的音乐会终于举行了,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一天是12月28日,离毕业只有10天。音乐会上,肖林百感交集,他以一曲《感谢你》结束,泪洒舞台。
  现在说起那段艰难的日子,肖林几度哽咽,久久不能释怀。

艺术之路没有尽头

  6年来,肖林一直在学习。回想起求学的经历,肖林至今仍感触颇多,这是他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宝贵财富。正是不断的学习让他的演唱水平日趋进步,也让他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多年来,他获得山东省青少年歌手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齐鲁风情”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等荣誉,并参加了“齐鲁新年音乐会”、北京市委党校 《历史的天空——中国四大名著影视金曲音乐会》等多场演出。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红楼梦>组曲音乐会》上,他作为唯一一名男歌手演唱了《红豆曲》,得到了时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教授以及作曲家王立平、新加坡指挥家郑朝吉等专家的高度评价。
  音乐需要不断的学习,“现在听听几年前自己唱的歌,感觉声音是那么干涩,缺乏表现力。 ”肖林说,活到老,学到老,音乐并没有“学有所成”这一说,“在音乐的路上,我们只能说进步、提高。 ”音乐的路是没有尽头的。
  音乐需要坚持,学习声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现在肖林仍然每天坚持练声,对每一个唱腔都仔细地打磨。 “这个坚持的过程是辛苦乃至痛苦的,但一定是有意义的、幸福的。 ”肖林说道。
  □本报记者 刘平 曹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肖林:幸福,是对音乐梦想的坚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人物·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