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乔王社区的转型之路
作者:李根 赵潇

本报记者在乔王社区养殖基地参加劳动。



  阅读提示
  庆云县红云经济开发区乔王社区由后乔村、大道王村和刁家村合并而成,该社区拥有耕地3000余亩,有着悠久的养殖传统。 10月18日至21日,记者来到乔王社区,亲身体验农村生活,感受一个传统农村社区的特色富民强村之路。
  庆云县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乔王社区位于庆云县东,距离县城不过两公里。在通往该社区的乡间公路上,不时迎面开来的小轿车与我们擦肩而过。还没到乔王社区,村民们的富裕生活变化已可见一斑。
  “我们发展形成了牛羊养殖和小枣种植采摘两大特色产业,通过转型实现了促民增收,三年来我们社区已添置小轿车100多辆。 ”乔王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忠庆的话语不无自豪。

  群众“赶着”牛羊走上了致富路

  深秋的清晨已有丝丝的寒意。早晨5点半,当记者带着对暖暖被窝的恋恋不舍来到社区养殖基地时,村民刘忠斌早已忙活多时。
  “我每天5点来基地,这50多头 ‘金牛’等着喂啊。哈哈。 ”240斤棒子面、90斤浓缩料、40斤麦麸、30斤棉饼,刘忠斌熟练地挥动着手中的铁锹,将饲料按比例倒入搅拌机。 “时间长了,手里都有数了,我这一铁锹基本上就是10斤! ”
  拌料、喂牛、出粪、消毒,记者帮着刘忠斌一直忙活着,直到9点劳动才算基本告一个段落。 “牛长架子时得喂豆饼,长得快;育肥时换棉饼,长肉! ”看着手臂发酸的记者,刘忠斌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养牛“秘方”。作为社区里的养牛大户,他保持着存栏50头左右的规模。 “从去年6月到现在我已出栏120多头,净赚了14万多。 ”
  行走在基地里,记者看到除了一排排整齐的牛舍,基地西面还有一片羊圈。
  “小尾寒羊比牛养殖周期短,买进来的羊羔40斤,3个月长到100斤左右即可出栏,平均每只羊能挣200多元! ”同为养殖户的王四新今年养了500多只小尾寒羊,谈起养羊的收入,他一脸的轻松。 “现在的行情羊油40元1斤,羊腔19.7元1斤,羊皮150元1张,羊下货40元1套。每年挣个10万8万没问题。 ”.
  据了解,目前,乔王社区养殖基地现已入驻养殖农户20家,肉牛存栏量1000余头,小尾寒羊存栏量1万只,年产值2000多万元,养殖拓宽了乔王社区群众的致富路。

  规模养殖推动产业升级

  “我们乔王社区有着多年的养牛传统,60%的农户家里都养牛,但数量都不大,最多也不过十几头。作为农民增收手段之一,如何将将肉牛育肥打造成乔王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门路,是社区党支部一直思索的问题。 ”刘忠庆告诉记者。
  2009年9月,乔王社区通过土地流转与鼎力集团合作建设起社区肉牛养殖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肉牛养殖模式,统一规划了高标准的牛舍、拌料车间、青贮饲料仓库、兽医工作室等基础设施。基地向养殖户统一提供饲料、防疫、种牛、商品牛收购等服务。同时,基地还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解决农户资金短缺瓶颈,统一采购、统一管理,不仅节省了成本,还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
  “目前,我们和农业银行达成了合作协议,由养殖基地担保,每个农户可申请贷款30万元,基本可以解决启动资金问题。 ”社区主任刘忠全说。  
“同时,我们引导群众养殖投入小、周转快、利润高的小尾寒羊,帮扶更多的群众通过养殖实现增收。 ”
  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规模化养殖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大家纷纷建起了牛舍、羊圈,沉睡多年的盐碱地成了聚宝盆。记者在社区东面看到,100亩的盐碱地上,一个全新的养殖基地小区正加紧施工。 “小区建成后,可入住规模化养殖户100余户,年出栏量肉牛6000余头,羊40000余只,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户均收入10余万元。”期待早日入住的养殖户张贤良对未来充满希望。
  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乔王人将目光瞄向了更远的未来,他们以两区同建为契机,积极拓展发展空间。记者在规划占地面积260亩的乔王社区建设工地看到,一期工程112套连院式二层小楼已全部竣工,二期工程的10幢五层式400套住宅楼正在加紧建设。据悉,社区群众全部搬入新社区后,可腾空土地700亩,为今后社区实现多种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目前,我们正与全国知名的养牛企业大连雪龙集团、山东布莱凯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肉牛繁育进行合作洽谈,在腾出来的土地上,我们将进一步拉长养殖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的再转型、再升级。 ”刘忠庆向记者描绘着社区今后的蓝图。

  “接二连三”让现代种植方兴未艾

  乔王社区拥有耕地3000余亩。然而,由于过去采用传统种植模式,群众的收入还仅限于初级农产品。做好现代农业“接二(产业)连三(产业)”的大文章,实现乔王社区农业的集约、循环、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让土地增效、农民增收,是现在乔王社区的新亮点。
  在位于社区北边的小枣采摘园,乔云科正用旋耕犁平整土地。 “鼎力集团以每亩地1000块钱租用了我们社区的地,作为企业的天然‘车间’,我也变成了集团的‘工人’,在这里干一天活,还能再挣50块钱。 ”
  “我们借助靠近县城和旅游景区海岛金山寺的地理优势,依托乔王社区水库,发挥庆云小枣种植特色,与鼎力集团合作开发了小枣采摘园,开发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社区会计乔相正告诉记者。
  在社区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负责小枣采摘园项目的鼎力集团枣农合作社主任王合堂。他告诉记者,集团今年承包了乔王社区1000亩地进行枣树栽培,同时开发小枣采摘、生态观光等旅游项目。现在,乔王社区有近200人在采摘园从事枣树管理,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工人。
  在乔王社区的4天驻点采访,记者发现这个社区与别的农村有着“一多一少”的不同:秋收刚过,社区里几乎所有的空地上都堆满了成熟后的豆秸,而玉米秸秆却鲜有踪影。
  正在用振压机打豆的王新同向记者解释,小枣采摘园里搞了枣粮间作,他今年在自家的枣树下种了30亩黄豆,平均亩产黄豆500斤,仅这一项,就可收入3万多元。而对于玉米秸秆的消失,刘忠庆则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原来没有大用处的玉米秸秆,被收购到了养牛基地,可亩均增收160元左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仅仅在城市,也在农村。将要离开乔王社区的那一刻,再一次行驶在宽敞干净的村公路上,在村里出资建设的健身器材旁,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有说有笑。不远处,500余套新楼房即将完工,乔王社区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让人心生留恋。
  □本报记者 李根 赵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乔王社区的转型之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