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父亲的“廉政烟”
  我不知道父亲的烟龄有多长,只知道,由于长期抽烟,他的右手食指和中指被烟熏得焦黄;遇咳嗽时,常吐出浓痰。我们在家时,常劝他戒烟,可母亲摇着头,有些无奈地说:“我看算了。你爸一生没啥嗜好,抽吧,总有他想抽而没有办法抽的那天。 ”
  记起小时候,身为水利局长的父亲,遇到大汛,日夜坚守在防洪第一线。轮到派人回来取东西,父亲可以节省一些日用品,更不需要什么补品,只嘱咐母亲,一定要把香烟包好。
  那时香烟还没有过滤嘴,包装盒内衬的是防潮纸。母亲虽知道抽多了烟对他身体不好,但还是把“子弹”准备得足足的。暴雨肆虐地下,大坝上人山人海,用树桩、草袋、砖石堵住溃口。父亲像个战场的总指挥,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在与洪水会战的日子,堤内水涨,他的烟瘾也跟着上升。最多的时候,他一天抽掉了4包烟。
  文革中,父亲身陷囹圄。停发工资后,囿于经济上的窘境,父亲曾一度戒了烟。后来,在五七干校遭受那些非人的折磨,没完没了的批斗,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极度苦闷和空虚中,父亲学着用干燥的蓖麻叶卷起了大烟筒。抽起来,呛得不行。即使遭遇了这些不公正的待遇,父亲从未失去生活的自信。他相信总有云开日出的那一天。
  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父亲坐着那辆县里给他配的吉普车,跑遍了革命老区的山山水水,修小水电,建渡槽,造福于一方百姓。下基层,父亲总是装上一两条“自备烟”。开会时,父亲总是习惯地拿出自己的烟“漫撒一遍”。有时“弹尽粮竭”时,对下属递过来的烟,他也是“来者不拒”。会散后,群众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干工作上下一心,群策群力。
  父亲为官时,可以说没赶上请客送礼的“好年代”。退休后,他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很看不惯,尤其是职工求领导办事,提烟带酒颇有微词。他笑称,平常抽的都是从街上买的“廉政烟”。逢年过节我们孝敬的高档烟,他非要在街上找人换成低档的。他常说,领导给群众解决困难是尽一份职责。 “自食其力”,无贪念,这样的干部群众才能从心里服气,自己也活得心安理得,不留骂名。
  烟伴随了父亲清廉的一生。与父亲,烟很难说有多大的好处和坏处,它缓解了父亲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当然也损害了他的健康。父亲在这方面显得很“倔强”,说他为子女树了一个“坏榜样”。这或许是父亲人生中最大的缺憾。□刘卫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父亲的“廉政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