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张文成村民的幸福企盼
作者:吕爽井璐

本报记者帮村民摘棉花。



  

阅读提示

  张文成村,有村民76户、287口人,耕地667亩。这里没有特色种植养殖、没有大企业,但是全村几乎每家都有30万元以上存款,共有家庭用车20多辆,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不服输”地散发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10月10日至13日,记者深入该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会他们的喜与忧,了解他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新企盼。
  10月10日上午,汽车驶离东风东路,向北拐进一条3米多宽的小路,路尽头,整齐划一的村庄在雾气里若隐若现,掩映在路旁的杨树林里,显得格外静谧,这里就是记者驻村蹲点的德州经济开发区袁桥乡张文成村。

领双薪的“上班族”

  10日下午,顶着小雨,在村里了解情况的记者发现了一个怪现象:虽说玉米已收回家、小麦已播种,可棉花还在收获时节,然而家家大门紧闭,村里地里几乎不见人影。偶尔有人翻晒家门口的玉米,从他们斑白的头发和手中的拐杖就知道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带着这个疑问,晚上记者拜访了村支部副书记马增福。 “如今观念转变,村民不再守着那几亩地,都外出打工了。”他说,村里除了60岁以上老人和上学的孩子们,不论男女都在村庄周围打工。 45岁至60岁的,打些散工、短工,45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力工作相对稳定,由于离家都不远,他们还兼顾着自家的耕地,“咱农民就在家门口转身成了产业工人,都领着双薪呢! ”在附近电动车厂上班的马强说:“每个月能赚两千五六百元吧,一年下来光工钱就差不多3万了。 ”张文成村常年有百余人外出打工,年收入多达二三百万元。
  田伟龙、田伟虎兄弟俩算得上村里的高薪阶层了,作为塔吊操作员,每人月均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他们告诉记者,村里曾组成专门团队到周围的企业调研,摸清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并根据用人单位的技能要求和村民就业愿望进行了 “菜单式”培训。 “希望这种培训形成长效机制,大家不断地充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更抢手啊。 ”村民刘金萍说。

村民的期望

  得知村里还有最后一个羊帮,记者第二天一早就早早起床,不到7点就守在羊帮必经的路边。 8点多,薄雾那边传来“咩咩”的羊叫声和甩鞭子的声音。 “今早有人过来相羊,”羊帮主张宝全说,平时他7点多就出门了,“一天得确保放够8个小时,这样羊群才吃得饱。 ”
  张宝全种了8亩地玉米,还养了49只羊。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种地扣除各种投入,每亩地平均净收入1000元;活羊每斤最低11元,1只成年公羊150斤,怎么着也卖个1500元,有着25只成年母羊的羊帮一年净赚2万元不成问题。 ”
  当问到早上卖了多少只羊时,张宝全再次望向羊群,隔了好一会他说没卖,舍不得。 “这群羊如今3年零8个月了,当初的6只母羊已经繁殖了一大群羊,最多的时候60多只。 ”他说,自己已经65岁,出去打工没有人用了,如今村里已规划入社区,“希望上楼的时候,社区里有规划建养殖场区,这样我就能接着养羊了。 ”
  11日下午,阴沉的天终于放晴了,种了7亩半地棉花的朱凤荣总算松了口气。“9月份,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棉花减产不少,现在刚有一批棉花成熟了,可别再下雨了。 ”在她家的棉花地里,记者发现好多刚开的棉桃已经变成了粉色甚至黑色,可她依然仔细地摘下来装袋,她说就算是“黢黑”的也能卖,只是很便宜。
  “种棉花都种伤心了,你看村里农户院墙外堆的棉柴,现在根本不是拔的时候,要不是我这地里有树苗、机器施展不开,我也拔了种麦子。”谈到以后,朱凤荣表示,如果进社区后还能种地,她希望棉花的价格能稳定一点,别再让棉农白白忙活一年,成为“受害者”,也希望有关部门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帮助减少成本、增加收入,最终提高棉农积极性。

幸福生活在规划里起航

  如今高铁站前广场、综合客运站等都在施工,位于高铁所在牟庄村的西北角、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的张文成村也不甘寂寞,经过村东头、全长6.8公里的经六路已全面开工。 “这条路有60米宽呢,建成后,村里跟外界沟通就更方便了,只要往南走200米,无论是坐高铁还是去市区都十分方便。 ”村主任田寿海说,村北边那条东西向公路马上也要动工了。
  邻近的牟庄已经拆迁了,牟庄村民上楼指日可待,这也让张文成村的村民无比期待。村民马建惠说:“邻村的老吴家的老宅能换两套房子呢!”她希望自己也能很快搬进楼房,过上城里人的日子。 “新社区里肯定有小广场和活动室,以后活动起来方便多了。 ”
  “你听见了吗?高铁过的声音。”村口,78岁的田爷爷驻足倾听,然后问,“你坐过高铁吗?”记者摇摇头,他似乎兴奋又自豪地说自己坐过,是去北京旅游。田爷爷说,村上每年都带着60岁以上老人和全体党员外出转转,如今有了高铁去哪儿更方便了。
  高铁新区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的改变,更多的是创造未来幸福的机会和希望。 “高铁新区的商业开发和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包括香港新恒基、新世纪、万达等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已抛来了 ‘橄榄枝’,4月和7月两批项目集中开工,高铁新区的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高铁新区投融资管理中心招商科科长秦正说。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新区内的所有村庄连同村民的生活正孕育着一场轰轰烈烈的“重生”。□本报记者 吕爽 井璐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张文成村民的幸福企盼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