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清代康熙雍正两代,德州有一位布衣诗人,一生种菊、侍菊、赏菊,对菊花情有独钟,他的爱菊热情和种菊技艺丝毫不亚于东晋隐士陶渊明——
田霢与德州菊花



  菊花傲雪怒放、凌寒不凋的性格深受人们的称赞。它的香味不浓不艳,沁人心肺,使人清爽舒适;它的姿态千变万化,风貌迥然,又让人有赏心悦目之快。所以自古以来,菊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被列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清代康熙雍正两代,德州有一位布衣诗人,一生种菊、侍菊、赏菊,对菊花情有独钟,他的爱菊热情和种菊技艺丝毫不亚于唐代的隐士陶渊明,他就是清初德州著名的布衣诗人田霡。
  田霢(1653-1730),字子益,号乐园,又号香城居士,晚年自称菊隐老人。他出生在德州名门望族田氏之家,弟兄四个中排行老小,大哥田雯,二哥田需,三哥名叫田震(少年早逝)。其高祖田三戒,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任过户部云南司主事,封赠承德郎。父亲田绪宗,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浙江处州府丽水县知县。虽然出生在名门望族家中,但田霢的童年还是很不幸的,刚出生10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张氏当时刚满40周岁,带着5个孩子过起孀居生活,家道也由此开始中落。田霢12岁时,长兄田雯考中康熙三年(1664)进士,家庭经济开始复兴。田霢17岁时入德州州学,34岁时考取拔贡,授东昌府堂邑县教谕,未到任,一直是在董颜书院设馆授徒。雍正八年(1730),田霢因病去世,终年77岁。田霢一生有三件事值得后世书写。一是他76岁时曾自作墓志铭,其性格豁达程度在当时就被传为佳话;二是他诗学成就极高,是清初“神韵”派诗学创始人王士祯的挚友,也是“神韵”派的骨干成员之一,著有《鬲津草堂诗集》,被收入《四库全书》;三是他养菊、赏菊、咏菊,以菊为友,晚年写下了大量的吟咏菊花的诗篇。据统计,他以咏菊为主要内容的田园诗,共计93首,约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并命名70岁以后所写诗歌为《菊隐集》。
  田霢住在德州城外有名的“竹竿巷”,院内并筑“数帆亭”一座,以篱笆墙围圈院落,大门上书写“香城”二字。据文献记载,田霢居家徜徉在绿柳花丛中,门口、院外植有石榴、枸杞、垂柳、枣梨等树木,院里遍栽各种花卉。他还于鬲津河畔辟出田地百亩筑屋自居,构造“鬲海朝烟”的胜景。晚年他特别喜欢种植菊花,又号“菊隐”,自称“开州城艺菊之风尚”。他的《菊花诗十六首》之二有:“陵州多菊由吾始,同好新添十数家。谁谓潜夫无妙用?能移风尚到黄花”。大家知道,种菊也是很累很苦的差事,养菊人还要耐得住寂寞。而田霢却以种菊为乐,在他的《乃了集》中有《菊花五首》,其四云:“避喧自到山中住,看我何如宰相尊?休笑生平无事业,十年种菊数千盆”。他将种菊当作一项重大的事业来耕耘。不惜千里索苗,亲自灌溉,及时捉虫施肥。每年春天,忙着分苗移栽;夏季一到,又忙着施肥、捉虫、浇灌、打杈、塑形;重阳前后,还要将菊花移入盆内,置于室内。时人之所以将他看作菊痴,因为他的爱菊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将床铺安置在菊花丛中,喜欢躺在床上享受菊花散出的香气,继而在菊花的陪伴下进入梦乡。即使是跟随女婿乘船顺运河南下金陵,他也忘不了携带十数盆菊花置于船舱之中,以供其日夜观赏。为了看花,他还让老伴专门为他缝制了一领看花衣。由于潜心投入,他养的菊花也是一年比一年高壮娇艳。他自己总结的艺菊秘诀就是顺应菊花的本性,在他自撰的墓志铭中说:“先生性恬淡,既无一事以自豪,亦无一事以自下……然则,果无一长可取乎?观其艺菊,察天时,择地利,勤栽培,剿虫蟊,能使菊性与人性相合,人工与化工并运,此非先生之长乎?噫嘻!有此一长,亦云足矣”!当他深刻体会到种菊不仅要察看天时,还要选择地利;既要勤于栽培,又要学会去除虫害;只有使菊性与人性相和谐,人力与大自然规律相一致,才能使菊花繁茂茁壮、健康成长的道理时,他也由此悟出了人生的道理,所以才会出现,“两兄(田雯、田需)皆位至通显,学生独以贫贱终老,然未尝以贫贱自怜也”(见田霢自作自作墓志铭)。
  田霢将菊花看成是谦谦有礼的君子,看成是自己的知心朋友。他认为菊花和梅花一样,有傲骨奇志。 “隐逸高名物莫攀,谁能窃比肖秋颜。冷香味与寒香近,品在梅花伯仲间”。菊花在田霢的眼里是情操高雅的君子。他的《菊花诗十六首》之十四说:“拟美黄花畏不恭,且从人物想芳踪。枝同逸士清操体,色比冰姿静美容”。田霢将菊花看作是上宾好友,如“黄花依我若姻亲,我待黄花等上宾。虽是无知闲草木,交情亦自胜于人”。每年的重阳节前后,田霢总是邀上门生故旧叶正夏、赵怡斋(赵善庆)等人到数帆亭上,举目远望运河风帆争流,亭内摆满各色菊花。罗酒、墨露酒斟满杯盏后,大家出题赋诗,欢声笑语,济济一堂。其场面是何等的热烈,此时人们的心情又是何等的舒畅与惬意!
  田霢将种养菊花看成是可以使人益寿延年的高雅趣事。如他的《菊花诗十六首》之五:“非是无因为菊忙,功能却老号奇方。自从师遇康风子,斗觉黄花遍体香”。他为了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菊花,特意请人为他画了菊隐图。自己为此赋诗两首。其一云:“老爱芳非菊最宜,一年止有九秋期。烦君为扫鹅溪绢,准备花残欲看时”。其二云:“磨尽东溪墨一丸,画成霜菊几团团。倘愁冷艳难能画,须向香城仔细看”。他的诗已经明显地将自己与菊花融为一体,在他的心目中,我既菊花,菊花既我,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我们说,正是因为田霢如醉如痴的喜爱菊花,才使他有了那么多灵感乃至写出那么多的菊花诗。也正是拥有众多的菊花诗,才成就了这样一位不同反响的布衣诗人。
  田霢是明清德州文人爱菊赏菊的典型人物。在他之前,菊花就已经开始在德州得到种植。宋弼《州城余闻》中,有不少篇幅是记载明末清初,德州人爱菊、种菊、赏菊、斗菊甚至用菊(枕头)、食菊(罗酒)的故事。曾为顺治间岁贡生、官至教授的曾广文(曾士龙)能植二色菊,每放,必黄者在上,紫者次之;程水部(程先贞)曾以菊为酱,即以糖渍菊花瓣食之;曾任淮安通判的党司马(党淳),性善艺菊,手植数百本,号菊隐山人。不过,将种植菊花当做一项事业来做,田霢无疑又是一位开先河者。在田霢的影响之下,德州文人养菊、爱菊蔚然成风。他的学生卢见曾,受其影响也酷爱菊花,并将家乡的菊花带到扬州,让东南文士一观德州菊花的风采,甚至成为扬州八怪创作梅兰竹菊画稿的直接素材。田霢的德州诗友谢重辉、萧惟豫、孙勷等也受其感染纷纷养起了菊花。就连田霢做大官的哥哥田雯退休后,也在自己的瓜隐园种起了菊花。由此可以看出,德州市之所以将菊花定为市花,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可查的。
□张明福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田霢与德州菊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人物·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