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人迹于山 画痕于心
——走进王书兰的山水画世界
作者:纪晓

《太行山居》



王书兰在野外写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中国山水画这个博大的艺术殿堂中,画家们在面对自然的真切感受中,对物象进行艺术的捕捉,运用笔墨语言表现大自然及其画者的感受,不懈地追求着艺术的内涵。我市就活跃着这样一位山水画家——王书兰。
  王书兰,德州学院美术系讲师,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青年美协会员,师从国画名家张友宪。
  山水画是王书兰的长项。 “父亲是高校美术教师,主要讲授素描和彩画,无论春夏秋冬,总喜欢带上画具外出写生,我受家庭熏陶,自幼对绘画兴趣浓厚。 ”王书兰回忆,“大学期间,选择了中国画专业,师范院校要求全面发展,人物﹑山水﹑花鸟都有涉猎,但以人物画为主。后来进入中国美术学院进修,转而研修山水画。从明清入手,上追宋元,主要研究各个时代的笔墨特点以及不同时代的风格变迁。 ”至今十余年的意临笔仿,王书兰先后研修过郭熙﹑李成﹑王蒙﹑倪瓒﹑沈周﹑文征明﹑蓝瑛﹑石涛﹑龚贤等先贤及现当代诸多名家的作品,并注重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尤其喜欢现场水墨写生,追求现场造境。在多年创作中,她的作品既追求南方山水之灵秀,又不失北方山水之厚重,按她自己的话讲,她的画是“借古人笔墨,体现自我的真实状态。 ”
  “21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各种画风接连出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们每一个画家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画家应思考的首要问题,依然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笔墨语言,进而形成自己风格。”对于中国画的发展,王书兰有着自己的见地。
  山水画的风格不只是对作品形式的长期坚持,而是因作者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而形成的迥异气质。王书兰说,“在我看来,作品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自己的笔墨感染人。风格的形成不是一种纯形式的创造与保持,而在于画家如何用画面表现对山水的体悟和感情。 ”
  中国画离不开笔墨和虚实的运用。要形成个人独特的笔墨语言,充分表达作品的意境,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画有着独特的造型方式,不拘泥于物象外在的形似。画家首先要通过写生与创作,做到对自然物象心中有数,先求形似,进而融会贯通,逐步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组合,无所谓哪里的景色,全部化作胸中意象,只为表达个人的情思。王书兰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及对自然的体悟,业已形成自己的绘画观,个人风格愈加鲜明。
  王书兰刚刚在太行山写生归来,想把山区的景物与园林结合进行一些新的创作。在创作的同时,准备参加一些国家级和省级的展览。下半年,在学院还打算举办一次个人展览,作品主要是近几年来的山水画新作。
  凭借着她的悟性、灵气和勤奋,今后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我们期盼着。
□本报记者 纪晓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迹于山 画痕于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8 版:文化·体娱】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