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城市防汛,准备好了吗?

  近期,北京、成都等地暴雨成灾,城市积水,交通阻塞。我市城市防汛管网是否畅通?如何解决低洼地段积水难题?一旦出现险情,如何应对——
  近期北京、成都等地暴雨成灾,给城市防汛敲响了警钟。我市目前已经进入主汛期,城市防汛管网是否畅通?如何解决低洼地段积水难题?一旦出现险情,如何应对?7月4日,记者带着市民最关注的三个问题采访了市城市防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如何保证防汛管网畅通

  分流工程、管网清淤、治理河渠三管齐下

  市城市防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城区地势较低,防汛设施薄弱,人员居住集中,是城市防汛重点。而市区积水主要通过东沟、宣惠河、三干渠等3个外排沟渠排放到岔河和运河等河流,其中东沟担负着城区70%的排放量。
  为了保证防汛管网畅通,我市投资4600余万元建设东沟分流续建工程、三干渠污水改排工程、青年路排水沟西出口改造工程、迎宾北路排水续建工程、共青团路排水新建工程、中沟封盖工程、市区管网清淤等。
  目前,投资2000万元的东沟分流续建工程、结合道路改造投资300万元的迎宾北路排水续建工程、共青团路排水新建工程等已具备防汛通水条件。青年路排水沟西出口改造工程完成,排污明沟已全部封盖,实现全线通水。对市区管网及16座泵站大口井进行彻底清淤,并在新湖南大街增设17座检查井。
  同时,市城市防汛办结合创卫工作对主要排水河渠进行了治理,先后对三干渠、宣惠河、安庄沟、桥口海子等主要市区防汛排涝通道、出口进行了清淤、雨污水改造,对沟渠内阻水构筑物、建筑遗留物进行了清挖疏浚。

如何解决低洼地段积水难题

  改造重点位置、提高泵站排水能力、专人负责监测

  老城区由于新河路、广达路自然隆起,南北形成两个小盆地,特殊的地理特征导致容易积水,影响市民生活。 2009年湖滨大道陶瓷大市场以及市行政中心积水事件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
  解决低洼地段积水问题,是城市防汛的难点。我市近几年做了很大努力:一是对积水严重部位进行重点整改,地道桥部位排涝与泵站改造结合。市政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湖滨大道陶瓷大市场附近积水,是由于东沟上游居民倾倒垃圾和乱搭乱建致使排水面变窄引起。去年我市投资1200万元将排水面拓宽到3米以上。去年完成的雨污分流工程也解决了行政中心附近汛期积水和长河公园水体污染的问题。
  二是雨水来临时,对排水不畅的地段,使用机动排水泵迅速排除积水。针对东风地道桥、天衢地道桥、北园地道桥等每年极易发生内涝的重点部位,我市更换了天衢、胜利桥两座泵站的设备,对东风地道桥等6座泵站进行双电源改造。
  三是降雨时,城市排水沟渠内预留50%的调蓄空间,以便于降雨后地面上的积水能够较快进入排水沟渠,从而减少路边积水严重的情况,掌握防汛排水主动权。
  四是安排30多人对重点部位进行监测。在陶瓷大市场区域、德百和二中区域、市建行区域等7处低洼地段,新河路地道桥、东风路地道桥等5座铁路地道桥,三干渠西首运河排水口、小东关泵站排水口、大学路排水沟岔河排水口等7个出水口,堤岭泵站、北园泵站、后园泵站等9座泵站,安排专人进行监测,为掌握汛情、准确处置提供可靠信息资料。

一旦出现险情,如何应对

    6800人抢险队伍待命

  市城市防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区两级建立起了6800人的防汛抢险队伍,组建了由市政管理处、市环卫处、市园林处、城管执法支队、市政建设总公司、三区及部队、武警、消防、公安、交警等12支应急处置队伍,组建了由120、民政等部门组建的两支抢救安置队伍,并按照军事化管理方式进行编队,登记造册,定岗定位,确定布防标准。
  6月15日8时30分,在大学路岔河桥下,我市举行了城市防汛大练兵,模拟暴雨突袭德州,市区积水、大树倒下、商场被淹、城中村被淹、公交车被困桥底等状况,市防汛办立即启动三级预案, 17个单位近千人投入到 “抗洪”中来,取得很好的效果。
  同时,通过与市防指、市气象台等防汛排涝职能部门沟通交流平台的建立,做到一旦出现灾害天气,能科学决策,应对无误。为应对极端气象条件下强降雨天气,做好应急排水工作,今年市政府拨专款150万元,购买了一辆日排水能力7.2万立方米的车载排水泵,泵车的威力是普通水泵日排水能力的30倍。下一步将建设城市防汛应急指挥系统,购买一辆车载移动监控系统,实现3G信息传输;结合数字城管工作搭建防汛视频监控系统,计划安装28个视频监控装置;建设600平方米的应急物资储备场所等。□本报记者 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 潘洪杰 李宁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城市防汛,准备好了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