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马未都:国人不适合艺术品拍卖
作者:许琛

民国粉彩双耳尊





  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日前,马未都应邀在广州作了《收藏与历史》专题演讲。在随后的媒体记者的采访中,面对日盛一日的收藏热潮,频频刷新的艺术品拍卖价格,马未都却冷静地表示:中国人不适合拍卖艺术品;老百姓进入艺术品投资的市场,至少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捡漏几乎是不可能的。

谈盗墓
  古墓十墓九空

  国人历来有厚葬先人的传统,特别是盛世。与中国厚葬文化相适应的是中国的盗墓文化,因此许多大墓都被破坏了。
  记者:像你在演讲所说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盛世,其中汉代盛世厚葬风气很盛,其价值几何?
  马未都:汉代的墓葬文物确实非常丰富。像河北解放初期开发过一个汉代大墓葬,现在河北博物馆还放着从里面拿出来的1.5万件文物,最有名的就是长信宫灯。可惜的是许多大墓都被破坏了。
  记者:是因为盗墓吗?
  马未都:与中国厚葬文化相适应的是中国的盗墓文化,因此古墓基本是十墓九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古墓是不主动挖掘,都是被动的,基本都是因为基建的原因而发现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因为墓葬一旦破坏,就没有价值。
  有一次,陕西省发现了两个古墓,土层保护得很好。考古队来就往下挖,挖到三层楼深时发现了盗洞,不过专家说是唐代以前的。当挖到四层楼深时,考古队报告说:“今天挖出了娃哈哈矿泉水瓶,瓶上写着2003年某月某日,估计前后39人次进入墓地。”

谈拍卖
  国人不适合拍卖艺术品

  中国人要面子,拍卖变成跟别人较劲了。不像西方的收藏者,事先对拍品有心里预算,超过支付能力就不出价了。这造成最近所有的
高价都是中国人“创造”的。
  记者:苏富比拍卖行在纽约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估价在800至 1200美元的民国粉彩双耳尊,最终以1800.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18亿元)的高价被中国投资客拍得,是估价的2.25万倍。这是否反映了当前人们对艺术品盲目收藏的热情?
  马未都:改革开放三十年使中国老百姓兜里有了钱,但投资途径还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能让老百姓伸手的就是艺术品。
  古代艺术品是个衡量,不会增加了,进入博物馆里,更不可能再流通,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在艺术品投资方面,中国人很有激情,一个瓷瓶从800美金拍到1000万美金,这里肯定有非理智行为。
  记者:您觉得苏富比的瓷瓶具有这样的价值吗?
  马未都:从照片上看,瓶子应该不是民国的,而是乾隆时的。但即便如此,它的价格也有点高,因为瓶子底座掉下来,又粘上去的。瓷器一经修复,价值就大大削弱了。
  我认为,中国人并不适合拍卖。中国人要面子,本来想要100,一看人多,就可能出110,拍卖变成跟别人较劲了。不像西方的收藏者,事先对拍品有心里预算,超过支付能力就不出价了。这造成最近所有的高价都是中国人“创造”的。
  记者:投资艺术品风险是否很高?
  马未都:风险我不敢说,因为很多艺术品的价值是不可计算,尤其是古代艺术品,时间成本没法计算。

谈投资
  不鼓励老百姓参与

  老百姓进入艺术品投资的市场,至少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同时还需要机构支持。监管艺术品投资的国家级机构没有出现。而现在的资讯发达,捡漏几乎是不可能的。
  记者:中国正在掀起收藏热,但真正的收藏家却没有,现在很多顶级富豪进入这个领域。有媒体报道,去年有好多煤老板,提着一麻袋的钱来买艺术品,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马未都:在艺术品市场不懂行的人多是正常的。我认为,经济规律是个普世的规律,全世界都一样,物品一定向最有经济价值的地方流动。为什么艺术品中心向中国移动呢?因为中国人有钱了!
  记者:现在但凡手里稍微有点钱的老百姓都想进入艺术品的投资领域,对于普通老百姓,他该怎么做呢?
  马未都:老百姓进入艺术品投资的市场,至少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同时还需要机构支持。监管艺术品投资的国家级机构没有出现。
  记者:您靠 “捡漏淘宝”,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现在的老百姓还有这个机会吗?
  马未都:以前那个人弃我取的时代不复存在了。过去我们那会,没有人关心艺术品,所以我经常可以淘到宝。我在地摊都淘过不少宝贝。而现在的资讯发达,每个人都知道了艺术品是个好东西,捡漏几乎是不可能的。
  班布里奇拍卖行5.5亿元人民币拍出一个乾隆瓷瓶,第二天连外国人都在家里翻东西,看有没有值钱的,拍卖行邮箱也被塞爆了。所以,我从不鼓励老百姓去收藏,尤其不鼓励老百姓去捡漏。 (许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马未都:国人不适合艺术品拍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文娱·竞技】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