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金曲不成广陵散
——悼念山东快书大师孙镇业

  我强烈地感受到先生从事艺术的那种拼搏精神,觉得应该永远向他学习

“见武松身材高大够丈二
  膀乍一躬有力量
  脑袋瓜子赛柳斗
  二目一瞪像茶缸
  巴掌一亮簸箕大
  手指头拨拨楞楞棒槌长……”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紧接着,一阵清脆悦耳的鸳鸯板声。
  记忆中的这个画面,大概是在25年前,我在宁津县曲艺班当学员时,第一次看孙镇业先生表演山东快书 《武松赶会》的片段。之后,孙镇业先生,杨派山东快书传人杨立德先生,山东省戏曲研究室快书演员、孙镇业先生得意门生——李东风老师,多次来看望我们并给予热心指导。
  记得那时,我们每天都随孙金枝老师(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在“曲艺厅”的舞台上排练梨花大鼓。
  一个夏季闷热的午后,孙金枝老师正给学员们讲解新书目 《海公案》呢,大门突然开了,一下子涌进来一大群人:有拿相机的记者,有随行官员,有当地领导;面孔,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学员,突然涌进来的这些人很是把我吓了一跳。很快,我们排练的舞台被这些人 “占领”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个子小,便使劲分着人的身子往里面硬挤,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好,人群慢慢地有了秩序。一位领导快步走到台前,挥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接着介绍道:“这位是来自济南前卫文工团的我国著名山东快书演员孙镇业老师,大家欢迎孙老师光临指导! ”领导带头鼓掌,我们也就“哗哗”地使劲鼓起掌来。尤其是我,当听到是孙镇业的时候,眼睛睁得格外大 (那时没有“粉丝”这词,如果有,我当是孙镇业先生的“铁杆粉丝”了)。我与哥哥每天雷打不动准时守在收音机前,收听山东快书《武松传》。现在,表演者近在眼前,能不激动吗?于是,我兴奋地拼命鼓掌,通红的小脸儿上满是汗水,两只小手都拍疼了。接着,我看见一位身着军装、身材高大、英俊潇洒的男子走上舞台。哦,他个子太高了,站在舞台上的他,一伸手,竟然快够到房顶上面垂挂着的紫红色的幕布了。只见孙镇业先生笑呵呵地招呼大家坐下,但是大家却依然傻呆呆地站在那里,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大家热情高涨,请求孙先生给大家表演个快书段子。只见孙先生笑咪咪变戏法般,不知从身上哪个兜里掏出一付鸳鸯板,给我们来了一个快书小段儿《矬大嫂》:“说了个大嫂长得矬,浑身上下穿不了半寸的罗,半寸的绫罗穿不起,拿着根线头当围脖……”孙先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一时间,曲艺厅里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在场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欢快的笑容。
  第二次见到孙先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年,全省曲艺汇演的时候。一天,午餐时分,在济南前卫文工团的餐厅里,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映入我的眼帘:这不是孙镇业先生吗!我很快地跑到他跟前,喊着:“孙老师,孙老师……”他低下头躬下身 (当时我只有10多岁),笑呵呵地问道:“小妮子,你怎么来了,跟谁来的? ”“我们的学员都来了,来参加全省曲艺汇演啊。 ”他握着我的小手哈哈笑起来:“哦,来演出了,小妮子,快先去吃饭吧。 ”
  此后,我们曲艺班的学员们跟孙镇业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成了我们曲艺厅的常客:无论在宁津演出,或是在附近县市演出,不管多忙多累,都来看望曲艺班的学员们。因此,连我们班上这些学习梨花大鼓的学员,也学会了孙先生的几段山东快书。稍后几年,孙先生又来宁津几次,我们这些学员,也有幸与先生有过几次的同台演出。再后来,因为曲艺班解散,同学们各奔东西,渐渐地跟孙先生失去了联系。
  昨天中午,与师兄、老乡和几位省城曲艺同行吃饭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孙镇业先生于凌晨4点因心肌梗塞离世的消息。顿时,悲痛涌塞心间,泪水溢满双眼。想想,1989年,我的老师孙金枝先生——一代享誉全国的梨花大鼓王,在刚刚61岁的年龄,就匆匆谢世离我们远去。而今,老天又收走了孙镇业先生。唉,老天啊,你为什么如此不仁?曲坛失珠玉,艺苑折栋梁。可惜!可叹!
  孙先生的心脏一直不太好,先后做过5个支架。虽然身体有这样的毛病,但他却是一直忙碌着:做评委、教徒弟。每到一地演出,都是连续演唱好几个段子才能下台。往往,唱完其他段子之后,就会有人于台下高喊:“再来段 《武松传》,再来段《武松传》! ”孙先生不忍拂观众好意,不顾身体极度疲劳,继续全身心地为大家演唱《武松传》。先生能不累吗?虽然累,但先生却是十分高兴,因为自己的艺术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
  也许,孙先生真的是累了,需要长久地休息了。只是,先生还有多少未竟的事业啊:多少学生在等着你传授技艺,多少人在等着听你的山东快书,多少快书需要你来整理完成啊……
  悲痛之余,我强烈地感受到先生从事心爱的艺术的那种拼搏精神,觉得自己应该永远地向他学习。生有何欢?或许就在艺术之中,就在不断创造的艺术之中。
  我且忘掉悲伤,温习一下孙先生的《矬大嫂》吧。这,应该是对孙先生的最好的纪念方式。并且,我还相信会有更多的孙先生的嫡传弟子,会把山东快书这种脍炙人口的曲艺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的。 《武松传》、《鲁智深》等著名快书段子,是不会成为广陵散的。
2010年11月11日
  (李妹姚,曾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宁津县文联秘书长、作家协会主席、曲艺家协会主席。出版文集《远去的童年岁月》。 )□李妹姚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金曲不成广陵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