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宁津县紧紧围绕统筹城乡、改善民生这一主题,以并建新社区、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目标,扎实推进合村并建工作的开展,合出了几个让群众津津乐道的“怪现象”——
宁津合村并建“三大怪”
  □杨书强 孙久生 王猛

  村庄越合越“小”

  “开始以为村庄合并后还不知要占多少地呢,现在一看跟我们想象的可差远了,合并后的社区比原来的村子还小呢!”宁津县时集镇桑庄社区的王华新说,“现在不但住得好了,还腾出了大片的土地。”
  桑庄社区是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在合村并建工作中,该社区用一个占地45亩的 “大院”取代了原来占地250多亩的140多个 “小院”,统一规划建设了6幢3层住宅楼,面积从10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针对当地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实际,他们还专门规划建设了40处前厂后居式的 “大宅院”。目前,桑庄村的143户中已有96户搬进了新居,其余47户近期也将全部搬迁。社区党支部书记殷志刚说: “如果其他两个自然村也搬过来,再有50亩地、7幢楼就全解决了,3个村合到一起占用的土地还不到原来俺一个村占地面积的一半,光土地就能腾出550亩!”
  农民越合越“少”

  “我们崔杨村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因为他们已经把土地全部租给了苗木公司,反过来再到公司打工,都成为‘农业工人’了。”7月19日,柴胡店镇崔杨社区党支部书记任廷水说。
  由崔杨、小位、孙沟3个村合并而成的崔杨社区总人口1073人。目前,原崔杨村1000多亩耕地已经全部实现了流转,集中进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这个村的农民以每亩地800元的租金把土地流转给苗木公司,反过来再到基地来打工,每月有800至1500元的收入。任廷水对社区建设工作信心满怀,他说:“条件成熟后,苗木公司计划把其他两个自然村的土地也租过来,全部种上苗木、花卉和果树,剩余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发展工业、商贸服务业实现就地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工人’将不足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人心越合越“散”

  “这些群众选出来的社区干部办事,俺们都放心!”7月20日,正忙着从电脑上学习茄子管理技术的柴胡店东崔社区农民崔国强说。
  柴胡店镇东崔社区是由原来的东崔、位庄、苑庄等5个村庄合并而成的。社区合并前,有的村因财务、村务等问题村党支部班子更迭频繁,甚至出现过一年换3个村党支书的情况,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天天盯着村干部,动不动就上访讨“说法”。村庄合并后,新当选的社区干部从村务公开做起,做到自身清白,让群众明白,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使无公害蔬菜基地不断发展壮大,蔬菜批发市场成功跻身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50强,人均每年增收3200余元,群众再也不“关心”集体的事儿了。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宁津合村并建“三大怪”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新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