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日前,一项防治儿童近视研究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而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则高达50%至60%——
青少年近视人群骤增令人忧
  □本报记者 刘臻 本报通讯员 王晓亮
  6月6日,记者采访了我市部门医院的眼科专家,了解到当前我市青少年近视人数越来越多,并且出现了近视低龄化严重的现象。
  近视人群年龄越来越低

  6月5日,市民丁女士一早就带着11岁的女儿赶到德州市人民医院。“我发现孩子最近看电视时拼命往前挪,就差钻到电视机里去了,我担心孩子视力出了问题。”丁女士告诉记者。经医院一位医生诊断后发现,丁女士的女儿确实已有了轻度近视。
  德城区一所中学的袁老师告诉记者,当前初中生患有近视的现象非常普遍。她带的一个班50多名学生中,就有18名患有近视。
  记者在德州市红十字会眼科医院配镜中心看到,等候配镜的青少年有几十位。一位资深眼科医生说:“当了20的医生,真是越来越心惊胆战。一上午看了30多个青少年病号,除了先天近视的,现在12岁以下的小学生,近视500~600度也不在少数,这是个很令人担忧的数据。”
  在城区的几所小学,很轻易就能找到戴眼镜的孩子,年级越高情况越严重。建设街小学的一位教师表示,尽管学校很重视视力保护教育,但隔一段时间,还是会增加几名戴眼镜的同学。
  用眼时间过长是祸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小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就是电视与电脑。对此观点,市区几个大型配镜店的店员也表示同意。他们反映尤其在假期,孩子们往往没有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这对近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在专家们眼中,这种观点太过武断。“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刘长辉表示,开始接受良好教育的70后一代近视率就已经较高,这对下一代有必然影响。他解释道,“并非父母近视,子女就一定会近视,但其子女若处于诱发近视的环境中,出现近视的概率要高很多。”
  同时,专家也表示,除非是遗传性的重度视力缺陷,由后天因素所引发的近视统称单纯性近视,也叫学校性近视,“用眼不科学”则是造成这类近视的最重要原因。有专家指出,从幼儿园阶段起,教育强度就较以往明显加大,幼童的用眼增多,以及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大多不科学,都会使孩子的视力在幼儿园阶段埋下隐患。
  “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看电视、玩电脑对孩子的危害很大,但他们并不知道,无论做什么,用眼超过40分钟或1个小时,就是在伤害孩子的双眼。”刘长辉医生说。
  预防近视家庭引导是关键

  业内人士对门诊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孩子在家里,写作业、看书毫无时间控制,所谓的休息也无非是看电视、玩电脑,眼睛根本得不到放松。因此,业内人士认为,预防近视低龄化,家庭监督和引导是关键。
  对此,市近视弱视研究所主治医师周春花建议,家长要督促孩子在家里用眼超过40分钟后必须进行放松,可以拉开窗帘放眼看看远处绿色的东西。这样能使孩子紧张的神经顿觉轻松,眼睛的疲劳也会随之消失。他还提醒,中小学生乃至幼童切忌在光线太亮或太弱的地方用眼。
  针对看电视和电脑,周春花则给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看距离——显示器对角线长度的5倍,“不少家庭根本不重视这一点,电脑显示器摆放过近,严重伤害了孩子的眼睛,这些也需要家庭引导。”
  专家提醒家长,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保护眼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儿童饮食中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高蔗糖、低蛋白质食物比例过高,对视力是有损害的。周春花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C。
  发现视力下降应立即就诊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视力减退平时很少关注,等到发现孩子嚷嚷着看东西不清楚时才带孩子去检查治疗。对此,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张吉平表示,近视眼的发生是有预兆、有信号的。有些小学生或中学生,看书时间一长,字迹就会重叠串行,抬头再看面前的物体,有浮动的感觉,这已是近视眼的前奏。
  据张吉平介绍:“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近视后,担心配镜引起视力骤降,因而不去医院治疗。”他提醒,这样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易导致孩子近视程度加深。因此,一旦察觉孩子视力下降,或孩子说眼睛看不太清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若确诊近视,应科学配镜。
  另外,“很多家长希望配镜时度数不要太精准,尽量留50度的余地。”张吉平表示,“如果配镜不准确,长此以往,可能诱发近视进一步加深。”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青少年近视人群骤增令人忧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