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谨防农家书屋成“空架子”
作者:王立武
  建立农家书屋是各级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期,记者在一些乡村采访看到,主要服务于农民学用农业科技的农家书屋,不少经常是 “铁将军”把门,一些即使开放的农家书屋,场景也是冷冷清清。一些村民反映,有些农家书屋只有上边来人检查时才会 “开放”。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亟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记者在不少农家书屋发现,虽然书籍分门别类,但科普教育方面的书籍稀少,特别是农村经济、技术管理、种植、养殖方法等适用技术方面的书籍很少;群众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惠及 “三农”方面的政策法规理论书籍不多。甚至有的书籍 “滥竽充数”,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致富信息需求,对村民缺乏吸引力,被群众戏称为 “给和尚发的木梳”。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很多农家书屋就设在村部,由村干部代管,里面不仅藏书很少,而且管理和服务不规范。没有图书借阅登记制度,图书流失严重;借阅难,村干部工作忙,村民即使想借书很难找到人。按规范标准要求,每个农家书屋要配备电视机、DVD机、光盘、书架、阅览室、阅览座等等,由于资金缺乏,目前大部分农家书屋配备还没有完全到位。
  一些乡镇和村的干部告诉记者,当前农家书屋的大部分图书来自部门帮建、社会捐赠或购买折价书等渠道,而要依托村级财力进行的图书更新工作,让本来就薄弱的村级集体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时间一长,藏书愈显陈旧,更加让农民少了阅读兴趣。
  要把农家书屋这件为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尊重农民这个主体:一是加强领导,村 “两委”要落实人员,建立制度,加强管理,敞开书屋,方便群众。二是主管部门要进行指导、跟踪,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做好农村图书的供应与更新工作,确保书源不断。在加强藏书供应的同时,坚持适用够用的原则,由文化、农业、科技等部门联合,按照一定的规模和标准配发,适时增补书籍。加大农业报刊、农业杂志的征订,使农家书屋书籍既要有数量,又要保证质量,尤其要多选配适合农村需要,农民能够看得懂、用得上的对路图书。三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要做到科学安排,合理布局选点。农家书屋要选在农户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学校附近等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建设一批典型、示范性的书屋,集中有限的精力财力,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长期性、连续性的扶持和管理上的指导。□新华社记者 王立武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谨防农家书屋成“空架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新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