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收购悍马更像是一场炒作
  2009年6月初,正当美国百年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遭遇破产危机之时,地处中国西部四川一家名为腾中重工的民营企业宣布,已与通用公司达成了收购悍马的初步协议,并称此交易计划于当年第三季度末完成交割。
  之前名不见经传的腾中重工,可谓高调登台,一鸣惊人。然而,之后的交易完成时间却是一推再推,最终夭折。

  腾中不具备汽车生产资质

  今年年初底特律车展上,通用汽车 (中国)总裁甘维文表示,腾中收购悍马最大的障碍是腾中不具备汽车生产资质。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完成交易。
  汽车产品涉及人身安全,国家对汽车实行严格的生产准入制。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企业才有资格生产汽车。目前国内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有一百多家。
  去年6月3日,腾中和通用汽车联合发表公告,宣布双方就收购通用旗下的悍马品牌达成初步协议。公告还称,通过此战略收购,腾中的业务领域将进一步拓展至高端越野车行业。
  腾中是一家以生产搅拌机等筑路机械为主的企业,不具备汽车生产资质。还要去收购一个已经陷入困境的国外汽车品牌,并进入高端越野车行业,谈何容易?
  腾中屡屡冲撞政策底线

  腾中收购悍马的消息曾经震撼了全世界,吸引了数亿人的眼球。但冷静分析,发现这不像是一场正常的商业收购,而更像是一场炒作。
  根据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对境外投资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项目实行核准管理。在开展对外谈判之前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备,得到确认函后才能进行谈判。
  腾中收购悍马,收购资金超过1亿美元。这么大的境外投资项目,国家发改委审核后还要报国务院核准。腾中对收购悍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准备,这些政策按说应该是了解的。为什么不事先报备?
  去年6月腾中宣布收购悍马后,才去主管部门汇报收购事宜。腾中方面发现如果按照最初的打算根本通不过审批。于是通过四川省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只收购悍马品牌,不收购股权也不在国内生产。
  根据去年10月9日腾中与通用汽车签署的 《最终协议》,腾中将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同时,拥有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需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买方还将承接悍马与现有经销商签订的经销协议。
  从协议内容来看,腾中并没有放弃在国内生产悍马的打算。还买下了悍马的经销权,这已经不是收购品牌,而是收购经销渠道,超出了服务贸易的范畴。腾中挖空心思,想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规避政府监管。
  腾中一直没有正式申报

  国家发改委认为只收购品牌属于服务贸易,不归发改委管,于是退了回去。腾中又向商务部提出收购悍马品牌,商务部则认为腾中没讲清楚到底收购什么东西,是专利还是技术?也退了回去。
  去年10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明确表示,对于腾中对外交易中所涉及的交易的内容、交易的结构、交易的方式都没有准确的信息。究竟是要购买悍马的品牌,还是外观设计,还是对外实施股权的收购,不是很清楚。究竟是腾中直接对外交易,还是准备在美国或者其他第三地设立一家新的企业进行交易,也不是很清楚。对交易所需的资金、后续经营的投入,以及公司经营的情况,后续发展的模式也需进一步了解。因此,商务部还没有到达受理申请的阶段。
  长期从事企业跨国并购业务的马光远律师25日对新华社记者说,腾中与通用签署的《最终协议》,连自己都不清楚想收购什么,让商务部怎么审批?
  收购失败不是坏事

  有分析认为,腾中之所以迟迟没有向监管部门申报,是因为很多事情自己都说不清楚,也知道很难通过审批。
  自去年6月初传出腾中收购悍马的消息以来,腾中的对外说法一变再变。一开始说要收购悍马的资产和工厂,并投资数十亿美元在国内生产绿色悍马。一会儿又说收购悍马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会儿又传出只收购悍马品牌,而不涉及资产和股份。
  近年来,去海外 “抄底”、并购,成了一些中国企业的选择。然而,随着海外并购的步伐不断加快,失败案例也在不断增加。2004年,作为国内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第一案,上汽与韩国双龙达成收购协议,但之后上汽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劳资纠纷当中,最终这场 “联姻”走到了尽头。
  众所周知,悍马是一个 “油老虎”。经济学博士、资深并购研究专家马光远说, “中国汽车业的机会绝不在于去收购美国的落后产能,而在于在最新的领域,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当前,新能源汽车方面各国都刚刚起步,大家起点都差不多,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据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收购悍马更像是一场炒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8 版:国际国内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