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民间关于嫦娥的传说
  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在乐陵民间,却一直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
  相传嫦娥是夏代乐陵钩盘河一带(今郑店镇附近)一位部落首领的女儿,深谙占月,酷爱舞蹈,聪慧果敢,却少言寡笑。每逢占卜或者祭祀,族人都会点燃火把围起祭台,嫦娥就在祭台上占月、祭祀,尔后跳起优美的舞蹈。每次她占出的结果和月神的指令,都是通过舞蹈传达给人们。于是,人们都相信她是来自上天的仙女。嫦娥后来嫁给了马颊河下游的大部落首领后羿,生有一子。不料后羿父子突被国相寒浞杀害,嫦娥遭到逼婚,本想以死殉难,但考虑到后羿父子还没有安葬,就提出两个条件:第一,将后羿父子遗骨运回封地,按照帝王的礼仪厚葬;第二,自己要为后羿守坟,等到拜完一年中最大最圆的月亮以后才可以嫁娶。如不答应,立刻自杀。寒浞一是自觉理亏,希望留下嫦娥笼络人心;二是贪图嫦娥的美貌,加上嫦娥性格刚烈,不好强迫,只好答应。于是按照要求,在钩盘河岸边厚葬了后羿父子,并派人看守嫦娥。这年的中秋,寒浞乘船早已等候在钩盘河的岸边。待圆月升起,族人们在后羿的坟前点燃起火堆,嫦娥跳起了祭舞。舞蹈告诉人们,她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不会回来了。在寒浞的催促下,嫦娥来到了河边,就在登船的刹那,嫦娥突然跳入湍急的河水中。人们不停地打捞、寻找,最终却什么也没找到。
  族人们相信,能够传达月神旨意的嫦娥是不会死的,她肯定是在那天夜里飞上了月宫。为了得到嫦娥,寒浞当时也跳进了河里,却变成了癞蛤蟆,“娥”、“娥”地叫着到处找,一直找到今天。从此,嫦娥奔月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今天,乐陵市杨安镇关王庙李村南面,由东到西共有3座古“冢”。根据乾隆版《乐陵县志》记载,位于村东南处的名“灰冢”,南北长55米,东西宽43米,高4米,上下共4层,呈梯形结构。相传为嫦娥家族的占台和祭台,由于长期点燃占卜祭祀的火堆,留下了很多柴灰,所以被称作“灰冢”。占卜祭祀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每逢春节和中秋节,附近几十里内的很多百姓还会到“冢”上焚香、烧纸、放鞭炮,以此寄托心中的愿望。当地民间还传说,如果不是以前的个别人不讲信用,从“冢子”里“借”出东西不归还,到现在“冢子”里仍然能够“借”出桌椅板凳、陶罐瓷碗等所需要的用品来的。其实,这种说法仍然来自古时侯的占卜和祭祀。因为古人认为占卜和祭祀是族群里面最大、最神圣的事情,在举行仪式的时候,会将家里最好的用品、食品搬运到这里,而仪式完毕后,又会非常谨慎地将这些“神”所用过的东西搬回家。久而久之,加上人们对神化了的祭台的崇拜,就自然会相信祭台是可以“借”出东西来的。
  位于村西南200米处的“夷王冢”(1991年版《乐陵县志》),相传为后羿的墓葬。因为后羿也被称为 “夷羿”、“夷王”,所以他的坟墓名为“夷王冢”。“夷王冢”西2000多米处,有座“小冢子”,传为后羿儿子墓葬(根据考证,这3处古“冢”,都为龙山文化遗址,跟后羿、嫦娥所在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另传,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为纪念后羿,在“夷王冢”的北面建起一座庙,供奉后羿神位,称为“夷王庙”,所在村落就叫“夷王庙村”,但后来“夷王庙”不存在了。明朝初年,一户李姓人家迁到这里,认为地有王气,就在“夷王庙”原址又建起了一座供奉关公的庙,村名也被改为“关王庙李村”了。  □房绍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乐陵民间关于嫦娥的传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