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城区广川街道办事处的郑向黎夫妇是远近有名的 “健康使者”。两位老人没有清闲度日、颐养天年,而是埋头钻研、传播中老年保健知识,享受着一段忙碌、幸福的老年生活——
“播撒健康种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作者:张宏祥


  图片说明:郑向黎(右一)和霍秀兰在研究医学知识。周坤 摄

  曾任德州地区医学科学研究所主任医师的郑向黎,离休后连续20年在市老年大学讲授中老年保健课。他和老伴霍秀兰一起搜集医疗保健知识,自费印刷宣传材料到中心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散发。用两位老人的话说,“不断研究、讲授、传播这些健康知识已经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初次到两位老人家里采访,郑向黎迎到了门外,81岁的他腰背不弯,走路轻快。当记者赞叹他身体棒时,郑向黎滔滔不绝地谈起了他的“健康经”,边说还边不时地让老伴找出他们研究总结的关于老年人保健知识的材料给记者看。
  早在1989年,60岁的郑向黎就应市老年大学的邀请开始向中老年人教授保健知识,20年来从未间断。现在郑向黎已成为学校里教龄最长的老师了,他喜欢学生们,喜欢给学生们上课。郑向黎上课互动性很强,学生们可以随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知道的他就马上解答,不太了解的他就回家查资料,下堂课给学生满意的答复。这种形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所以很多时候郑向黎的课就成了健康咨询门诊。郑向黎说自己行了一辈子医,是高级医师,可最近20年国内外医疗科学发展很快,有些以前认为正确的保健知识和方法现在看来却是完全错误的,上课的同时也是不断研究健康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过程。
  当记者问两位老人,为什么会要到向陌生人散发宣传资料时。他们说,“现在人们的健康知识太匮乏了,获取这些知识的渠道也很少,我们只是想尽一份微薄的力量普及这些知识,尽可能给其他人一点帮助。”郑向黎的持之以恒得到了老年大学学生们的敬重,他们制作了“医疗保健新知识,精心讲授二十年”的锦旗送给他,感谢他多年来传播健康知识。在向记者展示锦旗时,郑向黎激动地说,“这是大家对我们两人多年来工作的认可,更是激励,播撒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到两位老人的书房参观,书架上、桌子上、地板上有序地摆满了各种医学专著、杂志、报刊。看着摆满医书的书架,郑向黎颇感自豪,“我和老伴一生只爱好钻研医学知识,两人一辈子积攒了几千册医学书籍,这些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研究最新的医学知识,生活十分充实。”今年,两人又订了6份杂志、3份报纸。
  20年来,郑向黎和霍秀兰共同研究撰写医学论文16篇,并且全部发表。其中,他们最得意的成果 《荞麦黄酮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经查新确定为“国内未见同类报道”,专家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引起强烈关注。郑向黎说,这项研究的灵感来自于自己老家流传的用荞麦熬粥治头疼的偏方。中老年人头疼多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自己和老伴当时就想,到底是荞麦中的什么成分对治疗高血压有效呢?经过到药厂提取和多方专家鉴定,确定有效成分为黄酮。此后两人又经过近10年的临床实验,不断总结,才写成了这篇论文。
  记者离开的时候,郑向黎又送给记者一大摞关于中老年保健知识的材料,让我们带给自己认识的老人,向更多的人传播健康。 □本报记者 张宏祥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播撒健康种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民生民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