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老屋与新房
  8月2日的一场大雨冲倒了老家那座土打墙的老屋。母亲打电话说: “咱家的老房倒了。虽然不中用,但还是觉得挺可惜,你回家来看看吧。”
  老屋虽已断壁残垣,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我的眼眶还是有些湿润。毕竟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在那里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听母亲说,老屋是我祖父年轻时修建的,虽然只是用青砖包角,四面墙都是用泥土做成,但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能够修得起这样一座房子,要算得富裕家庭了。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老百姓逐步住进了红砖平房,告别了原有的土房泥屋的。在当时的农村,能盖上几间红砖北屋,全村也就三五户,都是村里日子过得比较红火的。那时的红砖平房多是用枣木柱子、榆木梁、杨柳木檩条和苇箔封顶而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渐渐地,一排排红砖瓦房在农村拔地而起,大门大窗前出厦,点缀着漂亮的新农村。地基宽绰的家庭还学着城里的样式设计出走廊、客厅,讲究起排场来了。那个时候,谁家的新房娶进了新媳妇,都是乡里乡亲津津乐道的话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乡亲们再盖新房时,一改原来的由泥土砌砖,取而代之用水泥沙子砌砖,其好处在于防雨冲、耐光晒、经久耐住,房顶是由预制板铺砌而成,上层用水泥抹顶。这种房顶结实、牢固,对于已经习惯了用房顶晾晒粮食的村民来说,非常实用。再后来的新房全部 “造面” (就是在墙外皮抹上一层水泥沙子),不但漂亮,还能更好地防风防雨。
  如今,农村盖的新房更加美观、新颖、多样化。屋内的设计与楼房的格式布局如出一辙,三室一厅带厨房,很多庄户人家的新房里还装上了空调、暖气、太阳能热水器,与住在楼房里的感觉没有两样,乡亲们都称之为 “农村楼房”,住在里面颇为舒心、踏实。□王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老屋与新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