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酒精“杀人”为何成痼疾?
——杭州又一起酒后驾车致人死亡案的反思
作者:章苒王鑫方

  29岁的保时捷司机魏志刚8月4日晚间酒后驾车,在杭州市政府附近将正在过马路的16岁外来务工者马芳芳撞死。杭州市交警部门5日晚展开的集中整治行动中,19时至22时30分间,就查处了621起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其中包括21起酒后驾车。
  保时捷司机酒后撞人案发生后,杭州市政府的批示是依法从重处罚。酒后驾车造成的悲剧,也让人们期待建立一个更加公平、适用的法律环境和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期待从制度上杜绝酒精 “杀手”,将马路安全感还给公众。

  酒精屡屡 “杀人”

  8月4日21时25分,莫干山路好灶头饭店服务员马芳芳和朋友一起沿莫干山路浙江广电集团门口由东往西过马路时,被快速行驶的浙A892E9黑色保时捷卡宴越野车撞倒。现场目击者称,当时听到一声巨响,女孩子被撞飞20米,当场就流了很多的血。随后医院抢救了1小时,由于头部受伤严重,最终不治身亡。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肇事司机为酒后驾车,酒精含量达到每毫升0.36毫克。目前该司机已被刑事拘留。
  事实上,酒后驾车已经成了社会 “公害”。6月30日晚,南京发生一起醉酒驾车撞死孕妇的事件。醉酒司机撞上路边西瓜摊,沿途撞倒9名路人,并撞坏6辆路边停放的轿车,造成5人死亡。
  7月23日,成都中级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决无证酒后驾车司机孙伟铭死刑。孙伟铭长期无证驾驶,2008年12月14日,他醉酒驾车追尾逃逸途中,严重超速并撞向反向正常行驶的4辆轿车,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

  酒后驾车为何屡禁不止

  有关专家认为,在我国,交通违法的成本过低,直接助长了愈演愈烈的酒后驾车行为。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成林说,国内交警部门对于一般的酒后驾车,能采取的就是扣证、拘留,教育意义和震慑作用并不大。未造成严重交通事故的酒后驾车者最多面临行政拘留15天和罚款2000元,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除逃逸致人死亡外最高刑期是7年。
  据了解,目前国内对于酒后驾车的容忍度是 “一杯啤酒”,使得许多人在席间往往认为喝一两杯酒没事。我国法律认定酒后驾车的酒精浓度起点是每毫升0.2毫克,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相比之下,瑞典是0.02毫克,德国是0.03毫克,日本是0.05毫克。
  根据现有法规,杭州交警在严打酒后驾车之时,仅能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驾驶人予以暂扣驾驶证3个月的处罚;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违法驾驶人予以暂扣驾驶证6个月并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邹荣认为,目前国内相关的交通法规是对行为产生结果之后才进行法律惩罚,但是对于一些十分常见又危害巨大,并且可以预计到后果的违章行为,应该进行“过程性控制”,比如若达到一定程度,直接吊销驾照。

  谁为酒后驾车踩刹车

  车祸发生后,杭州交警部门表示,对漠视生命、漠视法律、顶风违法者,将依法从严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希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拨打电话 “85066910”举报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发现有各类说情的,一律交纪检部门进行严肃查处。
  据了解,不少国家对酒后驾车采取的是“零容忍”政策。在美国,发现酒后驾车者将被吊销驾驶证,同时录入个人信用记录影响其就业、升迁;酒后驾车撞人事故则被定性为二级谋杀,并面临巨额赔偿。在日本,如果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每毫升0.05毫克,即面临2年以下劳役和5万日元罚款,驾驶执照也会被吊销。
  刘成林认为,从我国现有法律看,在7年刑期和死刑之间,立法层面还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有关部门应该考虑重新审视原来交通立法的设计,根据社会变化增设条款。
  □新华社记者 章苒 王鑫方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酒精“杀人”为何成痼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国际国内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