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解剖一个市级“品质蔬菜示范区”

好品质让陵县西葫销路畅通。李照明摄


  位于陵城镇的陵县万亩西葫大棚区,是市政府命名的德州市首批“品质蔬菜示范区”之一,同时,还是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法国西葫种植基地。日前,笔者走进这里,探究品质蔬菜的发展奥秘。

菜棚里挂起记录本——科技型农民在成长

  在王二马村的西葫大棚里,徐连宝正蹲在西葫秧前边观察边记录:“喷百菌清第二天,叶片白点减少,叶色稍黄。”徐连宝说,每天记种菜日记,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十年之久。
  “一本种菜日记折射出的是农民由经验型、粗放式生产到科学化、精细化作业的转变,也是政府多年致力于推动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的一个见证。”县蔬菜局局长郭云山说。
  陵县大面积推广法国西葫始于1998年,那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培训工程”也随之掀起。“乡村处处皆课堂”成为那个时期最生动的一景,乡镇政府的大礼堂里、村委会大院里、村头的树荫下、地边上、菜棚里,到处是技术员与农民互动交流的场面。从2000年开始,县里为农民编写《西葫种植管理操作规程》小册子、制作科技光盘,用庄稼人的语言,叙述法国西葫的种植、管理要点。十年里,先后无偿向菜农赠送书籍11万册、光盘1.3万张,每年接受农技人员直接培训的农民达5万人次。
  农民素质离现代化有多远,农业离现代化就有多远。从这个意义上讲,陵县多年不懈的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正是抓住了品质农业的 “牛鼻子”。在年初制定的《品质农业发展规划》中,陵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建立农民培训基地,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盯上对农民进行包括蔬菜在内的种、养、加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种菜全听“大总管”——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

  “让农民向农民推广标准化”,这是陵县在蔬菜标准化种植中的一个新探索。“品质蔬菜示范区”内共有两个农民合作社:利源蔬菜合作社和彦儒蔬菜合作社。两个合作社吸纳了包括本县陵城镇、丁庄乡、安德办事处以及平原、临邑等县的670多个种菜户入社,共有温室大棚上千个。
  合作社之所以能“一呼百应”,用彦儒蔬菜合作社理事长李彦儒的话说是挠着了菜农的“痒痒肉”:菜农怕买到假劣农资造成损失,而合作社统一购进的物资不仅质量好、符合安全、生态标准,而且比农户单买价格平均低20%左右;合作社对社员的管理实行小组制,一户的菜检测出了问题,全组都会受到连带惩罚,这对最重脸面的农民来说,无疑比行政命令更具约束力。
  正是合作社高度的组织性,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户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生产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让多年来一直落而不实的“标准化”从文本走向田间、从条条走向农户、从理论真正走进了生产过程。去年2月,农业部委托省农业厅对示范区的西葫按照出口日本、欧盟的标准进行了检测,结果完全符合28项标准指标。

农民给外国公司做试验——政府作用再发力

  在后寺村李建军的百米大棚里,40个洋品种正在“较劲儿”。“这都是法国太子公司培育的西葫新品种。把它们放在一个棚里种,就是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从中选出好的进行推广。”李建军介绍道。
  农民给外国公司做试验,“媒人”是政府。为保证西葫品质,该县每年从法国原种培育公司引进40个以上西葫品种,在菜农的温棚里进行产量、品质、抗病性、产值等综合性能的对比试验,根据评定结果选出“冠军”品种,第二年再对其作小面积示范,成功后再向广大种植户进行推广。这样,既让群众规避了风险,又保证了西葫的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
  “发展品质蔬菜,政府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良种引进、完善设施和品牌宣传,这也正是农民无力解决的。”陵县县长马俊昀说。县里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在示范区实施了水、电、路“三通”工程。统一对示范区地下水进行了勘测化验,找到了最佳水质层,同时,对示范区内河道保证一年四季无污染水。为提高知名度,政府不遗余力为菜农“吆喝”,县里统一为西葫注册了“东方朔”牌商标,每年国内各大“农博会”、“菜博会”,县里都组团参展,国内各大农业网站、农科频道,都有“东方朔”西葫的广告。在政府推手的作用下,陵县法国西葫畅销国内上百个大中城市,产量占到国内总产量的1/10,亩效益达到2.5万元,成为法国西葫在中国种植最集中、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地区。
  □任相国 贾春燕 冯冬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解剖一个市级“品质蔬菜示范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闻视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