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非凡的海子
  他15岁考入北京大学当学生,19岁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做教师。他常说,天才短命。他一生追慕荷兰那个画向日葵的小老头。因此,在他25岁那年,也就是1989年,他只身一人来到山海关,奔向了天堂去会见叼着烟斗的梵高。他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诗歌界的领军人物——海子。
  海子本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查树湾。他幼年家贫,但天资聪慧。他1979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法律,大学一年以后,却偏偏喜欢上了文学,尤其爱读当时颇为流行的朦胧诗。那时的北岛、杨炼对他影响很大。海子不断出入北大图出馆,他开始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这个时期,他非常钟爱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和叶赛宁的诗篇。在学习之余,海子写下了许多诗歌作品,但他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他向报刊杂志投的诗歌也未被采用。为了开阔视野,海子参加了北大著名的文学社。北大文学社曾出过吴组湘、冯至等文学大师。在这里,海子结识了后来活跃诗坛的骆一禾和西川,并成为无所不谈的诗友。这时,海子学会了喝酒,并且酒量大得惊人。每周末,海子便和骆一禾、西川等,泡在校外的小酒馆里。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海子写的不少诗篇,虽然被同学们备加推崇,他也因此成了北大校园颇有名气的诗人,可文学报刊并不买他的账,他投出去的这些诗仍然如同石沉大海。
  临近大学毕业,海子来到北方某中级法院实习。法官们都被这位北大才子所折服。在实习的日子里,海子原本想将来做一名法官。因感到该院法官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不公平,海子彻底打消了去法院工作的念头。毕业分配时,根据海子的学业,海子可以到安徽省司法厅,或者南京中级法院工作,海子都拒绝了。最后,他被分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做了校报编辑。海子一边写诗,一边编辑校报。这期间,海子写的名篇《亚洲铜》仍然不被诗歌界理解和承认,他非常苦恼。但这不仅没有挫伤他的创作积极性,反而更坚定了他的创作信念。不久,海子调到大学哲学教研室。从此,19岁的海子每天为年龄大他许多的学生授业解惑。海子的哲学课打破了以往教师授课的枯燥,总能激起学生的阵阵掌声。这时,海子经常回北大参加一些文艺沙龙活动。1986年,海子获得了北京大学第一届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但他的生活依然贫困,常常为下月的生活费犯愁。他创作了长诗《但是,水》、《土地》。这期间,他也曾谈过恋爱,但最终失败。1988年,海子的诗歌获得了《十月》文学奖。
  这些并没有改变海子的生活情况。他为此而烦恼不堪。世界屋脊的拉萨成了海子的精神向往。在西藏,海子走访了许多活佛,他对藏文化表现出了奇异的爱好。他写下许多赞美西藏的诗篇。归来后,海子又写下了以西藏为背景的诗剧《太阳》,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话剧《弑》等。这时的海子时常会焦躁不安,并开始伴有幻觉。他清楚自己已来日无多,为了写作长诗《大扎撒》(未完成),他甚至彻夜都沉浸在创作之中。1989年3月26日,海子忍受不了病痛折磨和生活所迫,年仅25岁的他,一清早来到校园区徘徊。随后,便只身来到山海关,在铁路上卧轨自杀,走向了他无限向往的神的世界。在他身后,为世人留下了广为传诵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费克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非凡的海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书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