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理论测试100题
(共100题,每题1分)
  一、填空题(共15题)
  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 )依据。
  3.科学发展观是深刻分析国际( )、顺应世界发展()、借鉴国外发展( )提出来的。
  4.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 )。
  5.对于我国来说,能不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是重大的()问题,而且是重大的( )问题。
  6.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 )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 )发展转变。
  7.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是( )。
  8.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践载体是( )。
  9.学习实践活动分( )三个阶段进行。
  10.学习实践活动要达到的总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 )、人民群众得实惠。
  1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是:提高思想认识、(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12.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从3月开始,( )月底基本结束。
  13.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关系,原则上按照( )关系确定。
  14.学习调研阶段,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 )学时,集中调研时间不少于( )天。
  15.“万名干部大走访”活动参加人员包括市级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市直部门、单位县级以上党员干部,县市区( )党员干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个题有三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共55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A.和谐发展观文明 B.科学发展观和谐C.科学改革观进步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
  A.效率 B.公平 C.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
  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
  4.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 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A.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注重效率,兼顾公平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统筹兼顾 B.综合平衡 C.一分为二
  7.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作了题为 的报告。( )
  A.《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B.《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8.十七大党章修改中,把下列哪项写入党章?( )
  A.社会发展观 B.经济发展观 C.科学发展观
  9.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
  A.对外开放 B.社会建设 C.党的建设
  1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 。( )
  A.改革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理论体系”,并指出:这一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A.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改革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和谐发展观
  12.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把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A.改革 B.和谐 C.发展
  13.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14.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A.生态文明 B.政治文明 C.社会文明
  1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协调发展,积极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6.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 )
  A.快速发展 B.改革开放C.与时俱进
  1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建立覆盖 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
  A.城市居民 B.城乡居民 C.农民群众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 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A.初始阶段 B.重要时期 C.关键阶段
  19.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A.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 C.社会和谐
  20.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
  A.奋斗目标 B.基本要求 C.强大动力
  2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
  A.2010B.2020C.2049
  22.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
  A.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坚持以人为本 C.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3.科学发展观,是立足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2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A.经济 B.教育 C.科技
  25.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带动就业。( )
  A.增长 B.发展 C.创业
  26.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 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7.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以调整结构为重点
  28.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 )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29.十七大新修改的党章中突出了 的历史地位。( )
  A.科学发展观 B.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0.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四中全会
  C.十一届五中全会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 )
  A.社会和谐 B.改革发展 C.民主法制
  32. 是在十七大首次提出的。( )
  A.政治文明 B.精神文明 C.生态文明
  33.下列不属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 。( )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4.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 。( )
  A.根本手段 B.根本目的 C.根本途径
  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
  本质体现。( )
  A.意识形态 B.基本特征 C.政治体制
  3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 )
  A.重要保证 B.必由之路 C.必要前提
  37. 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
  A.党的文件 B.党的政策
  C.党的基本路线
  38. 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
  A.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39.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 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
  A.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科学社会主义
  40.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 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1.提高 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A.相互协作 B.开拓创新 C.自主创新
  4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 优化升级。这是关系我市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
  A.生产结构 B.产业结构 C.经济结构
  43.解决好 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A.农业、农村、农民 B.人力、物力、财力
  C.公平、正义、平等
  44.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 。()
  A.长治久安 B.兴衰成败 C.生存发展
  45. ,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
  A.保持区域均等发展 B.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C.保持区域发展格局
  46.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 不断提高相适应。()
  A.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 B.人民公民意识 C.社会发展水平
  47.要以扩大 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
  A.基层民主 B.社会民主 C.党内民主
  48.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
  A.行动指南 B.重大战略思想C.重要指导方针
  49.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要 以
  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A.解决就业 B.改善民生 C.提高收入
  50.中共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以上。()
  A.百分之五 B.百分之十
  C.百分之十五
  51.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 意识。( )
  A.民主意识 B.忧患意识 C.法律意识
  52.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提高效率同促进 结合起来。( )
  A.社会公正 B.社会团结
  C.社会公平
  53.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A.改革 B.开放 C.发展
  54.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 。( )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
  55.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 )
  A.指导方针 B.政治方针 C.思想基础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错误的请在括号内划×,共30题)
  1.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之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改革,核心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以人为本。()
  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
  5.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6.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协调发展,是对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思想的否定。()
  7.“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以物为本,才能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9.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就是指实现社会财富要均等分配。()
  10.统筹兼顾有利于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
  11.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12.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3.科学发展主要靠节能减排,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要是管理好企业。()
  14.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已经走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折关键时期提出的。()
  15.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
  16.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
  17.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18.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9.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能实现科学发展。()
  2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1.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23.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4.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组织是坚强堡垒,干部队伍是骨干力量。()
  26.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考验。()
  27.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我们要继续坚持GDP至上来考核干部。()
  2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
  2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30.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所变化。()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理论测试100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专 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