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自给自足到规模种植
——一个农村妇女的致富经历
  8月1日清晨,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事处四季青蔬菜批发市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立新村村民李春莲,不到半小时就将一车冬瓜卖给了京津菜商。她边数着一沓钞票边笑着说:“俺种了11亩冬瓜,亩产过万公斤,每公斤市场价3角,基本都让北京、青岛等地的菜商买走了。”
  四季青市场随处可见立新村村民。李春莲说,在种植过程中不打农药,多施农家肥,符合市场检测标准上市的蔬菜成了客户的抢手货。从种菜自家吃到走进大市场,立新村蔬菜种植户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可不小。
  李春莲是1976年嫁到立新村的。当时,她和村里的姐妹一样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回忆起当时窘境,她两眼湿润:“俺结婚生子后,奶水不足,就连买奶粉的钱都没有。”那时,村里虽有种菜传统,然而大多只是开辟菜园,种菜自家吃。她在自留地里春天种黄瓜,秋季种芹菜,都是本土菜。逢上年节,就推着小推车,到邻近的集市上去卖菜。
  改革开放后,思想活络的她,想借助国家的惠农政策,靠种菜发家致富。她白天钻进菜地里,晚上挑灯自学,并到寿光取经,练就一身过硬的拱棚菜种植本领。她种的菜,品种新、长势好、收益高。“种菜效益越来越好,俺家成为全村第一个买摩托车、彩电、冰箱的人家。逢年过节,丈夫骑着大摩托带着俺串亲戚,引来周围不少人羡慕。”说到这里,李春莲的脸上绽开了笑魇。
  再后来,经过悉心考察市场,她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租赁土地,搞起规模种植。除了自家的菜地,李春莲一家人还在外村租赁了120亩土地,实现了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同时,她大刀阔斧地进行品种改良更新,发展无公害蔬菜。她笑着说:“俺家地里春有茄子、辣椒,秋有芹菜、菜花,冬有韭菜,很是招人喜欢。去年,全家种菜进账30万元。”如今,李春莲家中买了轿车,还在筹建3层住宅楼。
  在李春莲的带动下,立新村这个人口不足350人的小村,蔬菜种植面积达580亩,并在周边村庄承包菜地千余亩,发展蔬菜拱棚3000余个,年产绿色蔬菜300万公斤,人均年纯收入逾6000元。
  □张祖义 李建 姜连华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自给自足到规模种植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