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节能家电热今夏 乱花渐欲迷人眼
作者:唐晓颖本报


  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今年4月1日已正式实施。“绿色消费”、“节能环保”,这些几年前还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现已真正成为社会热点。
  近日,记者采访时发现,众商家纷纷以省水、省电作为家电最大卖点,令人眼花缭乱的 “节能冰箱”、“节能空调”、“节能洗衣机”等家电在今夏特别显眼,叫好又叫座;而那些不节能的冰箱、洗衣机等商品正悄然退场。


家电卖场
节能家电成新宠 品种琳琅满目


  在市区几大家电卖场内,“超低能耗”、“节能省电”等词汇触目可见;变频空调、智能控水控电洗衣机、日耗电0.35千瓦时的冰箱……已成为商家推出的新宠,引得许多消费者驻足选购。
  “节能型产品比普通型产品更省电。同样是207升的冰箱,在79升的冷冻室内存放7斤的食品,普通冰箱24小时耗电量为1.15度,而节能型冰箱仅为0.66度,一天下来就能省电0.49度……”7月12日,在三联家电商场,一款能效比为1级的某品牌节能冰箱前,销售人员为前来选购的几位消费者细心讲解着。
  在德百家电广场,几个品牌的电磁炉联合推出了促销活动。销售人员正向消费者介绍一款售价398元的节能电磁炉。“它的电热效率为93%,相比于燃气灶50%左右的热效率,每月算下来能省8.74元。在其10年的寿命中,能帮您节省1000元。”购买了该商品的刘女士表示,尽管短期内用它比用100元左右的煤气灶贵,但在10年的使用期限内能把多花的钱省回来,因此挺划算的。
  据了解,今夏,我市节能家电的消费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节能是未来家电业的发展方向,因为电力等资源的紧缺和消费者节能意识的提高,目前商场内的各类节能家电都非常热销,大约占到了销售份额的80%以上,真是叫好又叫座。”德百家电广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业内人士解释,早在2004年,我国就率先在空调和冰箱两个产品上推行能效等级制度,将产品分为一至五个等级,第五级为“进入门槛”,不达标者禁止在市场上销售。在那时已有相关节能家电上市,只是种类有限。今年4月1日,能效等级制度继空调、冰箱、洗衣机后,又延伸至微波炉、电饭煲、电风扇、中央空调等产品上,节能家电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消费者
认知程度不断提高 节能与否“吃不准”


  作为节能家电的使用者和最大受益者,消费者正从“推荐消费”向“自觉消费”转变,认知程度在不断提高,很多人更是自觉地把个人消费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
  在德百家电广场,记者遇到了正为结婚购买家电的陈先生和苏女士。“我们刚买了一台节能型空调,虽然价格比普通的高些,但现在大家都支持节能环保嘛。”陈先生说。苏女士也表示,节能家电买着贵但用着便宜,此前已经购买了节能滚筒洗衣机、节能冰箱,对节水、节电效果比较满意。
  在许多消费者支持节能家电的同时,一些消费者对节能家电业也提出了质疑:节能家电真的节能吗?对某品牌空调“省电一半”的宣传语,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商家所说的是一种 ‘理想状态’,因为测试往往在恒温房间进行。可到了家里,实际温度不断变化、房间有大有小,说能省50%,能省20%我就满足了!”
  对节能型家电能省多少电,消费者“吃不准”,但其价格贵倒是一目了然。比如标有节电功能的微波炉,要比同规格的普通型要贵15%。消费者高女士表示,节能家电省电效果买时是看不见的,而价格高出一截却实实在在,为一个拿不准的商品多花钱,不值。


节能家电
选购时多注意 科学使用更节能


  在一片自夸声中,消费者如何才能买到优质的节能产品?专家建议,首先在选购时,应认准那些经过节能认证、并带有节能认证标识的产品。“中国能效标识”为蓝白背景的彩色标识,包括了生产者名称、产品规格型号、能源效率等级、能源消耗指标、其他性能指标等基本内容。其次,要选择“合身”的节能产品,不是越贵的产品越节能,也不是越便宜的产品越省钱。
  此外,如果节能家电被科学使用,其效果会更好。
  使用电视机时,首先要控制亮度。电视机最亮与最暗时的功耗相差达30瓦至50瓦,把电视机亮度调小一点儿,收看效果好且不易使眼睛疲劳;其次是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就高;最后是加防尘罩,因为灰尘多了不仅会增加电耗,还会影响图像和伴音质量。
  使用洗衣机时,衣物在洗之前,应先浸泡10分钟,这样除了令衣服洗得干净外,还可缩短洗涤时间,达到既省时又省电的效果。而按照衣服的质地来调整洗涤时间,不仅是洗衣机的使用技巧,也是一个省电的技巧。
  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低于26度,并避免频繁开关机,空气滤网每年至少清洗一次。
  □本报记者 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 杨洪磊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节能家电热今夏 乱花渐欲迷人眼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时尚·消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