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九达天衢坊的传说


  德州历史悠久,这里有后羿射日的传说,有大禹治水的遗踪,有见证中菲友好历史的苏禄王御园……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又以运河文化名城而闻名,至明永乐年间,已成为全国33个著名的工商城市之一,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誉。
  但时至今日,在德州市区已经很难找到这种历史文化资源的存留。为了彰显历史渊源,延续历史文脉,依原有风貌,增其规制,于2002年9月,在德州火车站站前广场重立“九达天衢”仿古牌坊,其高9.75米,宽14.1米,两面分别题字“神京门户”和“九达天衢”,彰显着德州昔日的辉煌。
  据史料记载,明朝定都北京后,德州成为九省(冀、鲁、豫、苏、皖、浙、湘、鄂、赣)通往北京的漕运通道,故德州素有“九达天衢”之称。德州古城大西门以北,小西门以南(今迎宾大街东),原有一座横跨南北驿道的骑街牌坊,红柱黄瓦,金碧辉煌,十分壮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德州九达天衢坊。该坊始建于明代,为木石结构,牌坊高约8米,面宽约10米,其造型为3洞式,下部为南北向4条青石基础,4根朱红色的圆立插入基石。在4根圆立柱两侧,各有对称的斜顶柱1根,共计8根,每根斜顶柱的柱脚下各有一造型奇特的顶柱石兽。中跨横眉上有“九达天衢”四字,相传为明嘉靖年间太子太师严嵩所书。石兽伏卧,头向一侧仰望,脊后生出尾巴。因其头部似虎,故有人称其为石虎,又因其状似青蛙,民间俗称为石蛤蟆。8只石蛤蟆,7只伏在原位置上不动,唯有东南角的1只却爬到大路旁的海子边上去了。就因为这只石蛤蟆擅离职守,留下一段南蛮子盗宝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德州来了个手摇串铃的南方游医,这个游医自小练就了一双锐利的眼睛,白天能看出各种奇异的宝物,夜间能看入地下3尺。有一天他从九达天衢坊经过,一眼便看出东南角的这只石蛤蟆成了精。于是,他就在离九达天衢坊不远的顺城街王家老店住了下来。晚上客店关门时,游医便离店外出。店伙计李二狗问他何时回来,他说出去配药,回来的时间定不准儿。可是游医每晚出门,天亮方回,日子一久,二狗便犯了疑心。一天晚上,游医又出门去了,二狗带好门,悄悄地跟在后面去看个究竟。出了米市街口,二狗忽然发现九达天衢坊东南角的那只石蛤蟆爬到海子边上去了,他心中吃了一惊,于是便躲在墙角处偷看。只见游医一步一步向在海子边喝水的石蛤蟆靠近,离石蛤蟆还有二十多步,游医不走了,看着石蛤蟆喝完水回到原位置上,游医便开始往回走,这时,已是五更天了。又一天晚上,游医离石蛤蟆还有两步远,二狗看的心急,情不自禁地喊了声“快抓住它”,岂料,那只石蛤蟆随着喊声顿时又变成了石头,爬在那里一动不动了。突然的变故,气的游医把脚一垛说:“眼看到手的宝贝,叫你给冲了。”游医盗宝不成,一气之下,离开了德州。从此,那只石蛤蟆就一直趴在海子边上。
  这一传说,在州城民间世代相传,说法不一,也并非史实,但却反映了那时匠人高超的技艺和人们对“九达天衢坊”这一古代建筑的赞美。
□方志勇 王守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九达天衢坊的传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旅游】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