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善于谋势成大业
——“庆云速度”解析之一
作者:下转四版

  居弱图强、居小图大,团结实干、创新奉献,庆云近年来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如何再接再厉,再创奇迹?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务实的理念谋划发展思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刚刚过去的一年,庆云经济社会发展好快兼备、势若井喷:地方财政收入首破亿元大关,国税地税收入均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增幅在全省名列前茅;在近乎空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成长为县域经济的支柱,纳税占到财政收入的70%以上;引进项目156个,其中过亿元的19个,总投资57.4亿元;跻身中国旅游强县创建试点县之列,山东省仅仅13个、我市独此一家;高考本科上线率增长127%,增幅全市第一,上线人数首次扔掉了全市倒第一的帽子……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上继承创新,指明跨越发展新途径

  “我们提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是要在保持思路连续性、工作稳定性的基础上创新超越,就是继往开来、崛起振兴。”庆云县委书记董立新对记者说。
  继承和不变体现求实,创新和求变源于进取。新一届县委不搞“抹了桌子重开席”,而是提出“顺势而为,落实‘四个不变’”,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团结实干、创新奉献”的庆云精神不变;“商贸兴城、工业立县、枣牧富民”的发展思路不变;正常分工与超常运转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不变;招商引资的重大政策不变。“四个不变”统一了人心,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为乘势而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势谋变,创新图强。庆云坚持与时俱进、与势俱进,牢牢把握自身区位优势、营销人才优势、独特文化优势,敏抓巧借国家宏观调控机遇、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开发机遇、上级对欠发达县重点帮扶机遇,创新各项工作理念。在招商引资上,提出“南征北战、南融北接,内引外联、上市融资,跑部进省、招大求强,四面出击、全面开花”战略。在工业经济上,提出“县域经济民营化、民营经济产业化、乡镇工业园区化”思路。在城市建设上,提出由“泥瓦匠建城市”向“艺术家建城市”转变……先进切实的发展模式、日趋成熟的发展理念,引发发展热潮逐浪高。
  创新创业创特色,“敢”字当头谋突破。海岛金山寺、石佛寺、小商品批发市场跻身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中国商贸名城”“北方宗教胜地”的品牌影响日远……庆云旅游业短期内井喷式发展,成为全德州市一大特色与亮点,是他们解放思想创特色的生动写照。他们敢想敢思、敢试敢闯,坚持“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会有优势”,在旅游业发展上大胆提出“旅游是一切,一切是旅游”的理念,受到省领导高度赞赏,做好“异想天开、无中生有”文章,于是便有了城市建设上的“件件是精品、个个是亮点、处处是文化”,便有了建造庆云书院以展现儒家文化,建设祥云宫以展现道教文化,建设李之仪公园以展现爱情文化,迅速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闪光点、招商引资引力点。

  发展决定一切,工作上乘势而上,促进科学发展新突破

  2007年,庆云工业经济成为财政支柱,令人刮目相看,特别是了解庆云工业落后历史的人,更觉惊奇。目前,该县三次产业比已调整到11:46:43。这是他们顺应科学发展观要求、乘科学发展大势而上的一个缩影。
  着眼又好又快,创新工作布局。做好取长补短、扬长补短文章,扭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努力引进工商业项目,组建了22个专业招商队,举办了对接天津联谊会、庆云小商品博览会等十大对外交流活动,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驻津办事处,与津浙冀四县区结为友好县区,9个乡镇全部与天津乡镇结为友好乡镇。以园区和项目建设提升工业实力,“一区四园”拉开产业布局,其中经济开发区年可贡献财政收入7000万元,相当于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以提档升级谋划第三产业,国际物流中心正式破土动工,第五代市场——庆云现代小商品批发市场投入运营,粮食市场联手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新上期货业务,蔬菜市场融入寿光蔬菜市场,成为全国“老大”的一部分,作为庆云经济“长腿”的专业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40亿元。用工业理念提升农村经济,构筑起“一林二牧三市场四加工”的现代农业格局。目前,“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工业为骨干、以市场和旅游为两翼、以城市建设为载体、以农业农村为基础、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的工作布局更加清晰。
  着眼提速提效,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创新领导体制,在原有的工作委员会基础上,新成立旅游文化委员会;组建商城集团,专业批发市场管理由单一行政管理向市场化管理、公司化运作转变。创新服务机制,机关单位实行AB角制,政府部门启动“二号公章”, □本报记者刘同江 本报通讯员高丽霞 徐洪义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善于谋势成大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