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打开“城市新公民”与城市间的“玻璃墙”
作者:张晓晶季明
  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日前从财政专门拨款700多万元,为4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近4000名学生支付每人每年1900元的教育补贴经费,这与浦东户籍居民子女享受的补贴标准完全相同。此举拉平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居民的教育补贴标准,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意义重大,使农民工由城市过客到城市主人的过程更顺畅。
  目前我国有进城务工农民1亿多人,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数千万名,其中很多会成为“城市新公民”。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国务院出台的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强化了“两为主”政策,即义务教育阶段由输入地政府安置为主,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尽管现在不少城市日渐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但是一些“玻璃墙”仍然阻滞了“两为主”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一个问题是城市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的门槛依然较高。有的城市要求农民工凭迁出证、城市暂住证、城市务工证、计生证、租购房证等证件才能按国家政策免除借读费。且不说这些证件很难办齐,即便办齐以后,公办学校也常以“名额已满”为由变相索要“赞助费”。
  城市公办学校无法接纳,不少地方的农民工只能自办学校安置自己的孩子。当然,这种学校普遍没有办学许可证,面临资金短缺、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困难。一些这样的学校因为办学条件不合格而被取缔,部分孩子因此又面临上学难。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上学路为何不平坦?是城市公办学校没有能力接收这些农民工子女?还是这些城市的财政无力承担这部分农民工子女的上学费用?说到底,是很多城市管理者仍然不把农民工看作新市民,而仅仅是看作城市的过客和劳动力。有的担心农民工子女大量流入,本地教育资源会无法招架。这种城市本位主义的心态导致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本着应付、不出事的心理,取缔简易农民工子弟学校,而不舍得拿出已经过剩的校舍、师资力量为农民工子女服务。
  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孩子的权利。现在的农民工子女很多是出生在城市的第二代,如果生在城市,却从小与城市孩子接受两样的教育,就会在他们心里播种下不公、歧视的种子,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每个城市管理者都要在心里打破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观念,打开那堵“玻璃墙”,以各项措施接纳农民工及其子女为“城市新公民”。
□新华社记者 张晓晶 季明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开“城市新公民”与城市间的“玻璃墙”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国际国内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