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创新“文化德州”打造发展新增长源
作者:下转四版

  全球范围内,一种声音和势头越来越强劲,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的潜力越巨大,成为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根本、最难替代和模仿、最持久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极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文化产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设的说明》中指出,发展文化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2006年3月,山东等省市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二批试点省份,进入试点阶段。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文化强省”的目标。
  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 “和谐文化”的要求,新一届市委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8月8日至12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艳华同志带领我市有关部门,赴河南郑州、开封,临沂,宁津、庆云等地调研考察。8月17日,李艳华同志在市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作专题发言。
  9月7日,市委书记雷建国同志在市直宣传文化系统调研时强调指出,要站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与国家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的战略的高度,解放思想、创新方式、用好人才、挖掘整合资源,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力促我市社会的整体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在我省西部率先崛起奋斗目标的实现。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厚度,以机遇和考验的形势摆在了我们面前。

  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取向的粗放的发展模式,正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全面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取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次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变革,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希望。德州,无可回避也别无选择

  一部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在全球狂揽18亿美元票房。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到了GDP总量的20%左右,文化产业成为主导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一大出口业。它认可宣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随之传播到全世界;日本文化产业总产值约占GDP的14%左右;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2倍。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体,贸易规模已达到17600亿美元。我们的贸易顺差是1775亿美元,仅仅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达1400亿美元,但我们的文化贸易是逆差。2004年我国向美国仅输出了14种图书版权,而进口就达4063种,比例是1:290;对英国也达到了1:127。世界4大通讯社每天发的新闻量占世界所有新闻量的80%。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有一个新的飞跃。上升到了建设和谐社会和确保“国家文化安全”需要的高度。
  2005年底,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重要文件。2006年3月,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文化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2006年9月,中央制定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对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央的指导思想极其明确。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最基本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就是要发展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也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使文化事业在反哺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得到加强。
  2003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全国确定了9个省市和35个试点单位。试点非常成功,各省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红红火火,产生一批大型集团,影响力和效益激增。
  2006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是604.4亿元,列广东1680亿元、北京812亿元之后,居第三。但文化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GDP比重只有2.74%,远远落后于北京的10.3%、广东的6.5%。对GDP的贡献率为2.53%,广东为7%,上海为6%。山东文化产业与先进省市比,总量大,但增长慢、对GDP贡献小、占GDP比重低。
  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显得尤为重要。在去年6月召开的山东省文博会上,省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市也在科技、创新的包装下,各亮绝活、各展风彩。青岛市突出“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3大城市文化品牌,济南市打造文化济南、魅力泉城品牌,潍坊市突出世界风筝之都品牌,临沂市突出沂蒙文化品牌,济宁市亮出孔子文化品牌。另外,泰安的泰山文化、菏泽的牡丹文化、聊城江北水城品牌、日照水上运动之都品牌等,也都有不俗的亮相。
  我市重点突出中国太阳城和黄河、运河两河文化的主题,展览分为大型文化企业风采展和以黄河、运河文化为依托的民间艺术品展两大版块。成功推介了65个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会前、会中先后有3个过亿元的项目签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全省上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一轮的竞争和比拼。

  德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产业首先是创意产业,要挖掘整合我们的资源优势,无中生有,连珠成串,塑造品牌,以独特的“这一个”,打造京津济之间的区域文化高地

  文化产业是个大的范畴。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动漫产业、广告、文化用品、印刷等等均属于此。吃透政策,创新机制,广纳贤才以求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同时,就我市而言,对发展有较大拉动作用的首推对现有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
  德州文化资源丰富,被称为文化名城毫不为过。它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自秦汉以来,一直为历代郡州府县治所,明清时期更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
  美丽感人的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大文人李白、韩愈、文天祥、纪晓岚等300多人留下了赞咏德州的诗词歌赋。德州是“负荆请罪”的赵国上卿廉颇、“智圣”东方朔、汉末名士祢衡、中国第一位状元孙伏迦、隋末唐初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北宋词人李之仪、明代画家邢侗、抗日名将宋哲元、现代著名作家郭澄清、当代劳模时传祥的故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名儒董仲舒曾在德城大西门外下帷读书,三国时期的刘备在平原当过县令,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陵县任过太守并留下了千古碑刻,义和团领袖朱红灯在平原领导过大规模的反帝运动;古苏禄王墓是国内唯一一座外国国王墓,神头汉墓群规模宏大,东方画赞碑、宋徽宗赐辟颿诏书碑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文庙大成殿、文昌阁雄伟壮观;德州美陶、金丝彩贴享誉海内外;德州杂技、民间高跷影响广泛、深受喜爱。
  近年来,德州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公布了首批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抢救发掘了宋元时期瓷窑遗址。临邑“一勾勾”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宁津杂技等7个项目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同时,德州市中心广场、世纪广场、艺术中心、锦绣川风景区、长河公园等一批文化设施投入使用。我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新湖风景区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我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0257元,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扩张,市场潜力很大。
  一方面是文化资源的丰富,一方面仍存在定位、开发、挖掘的相对不足。我市城市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还较为突出。
  城市的灵魂就是文化。这文化应该是一种精神,渗透于这里的每一处景致、每一个建筑和每一条街道。给每一个在这个城市和来到这个地方的人,以认同感、归属感和吸引力。
  文化产业本就是“创意产业”,无中生有、小事做大、整体策划,可使我市的文化资源整合互补、亮点凸现、各具异彩。如有专家建议的我市5大文化带的建设设想就颇有新意。
  ——西部建设运河文化带。建设古运河遗址公园,规划建造码头晨曲、运河夕照、渔舟唱晚、古河新韵等景区。研究开发运河两岸历史遗迹、历代名人、古代诗词、民间传说等。搞好苏禄王御园的扩建改造,复建董子读书台,形成以“三点一线(遗址公园、苏禄王御园、董子读书台,古运河沿线)”为主框架的运河文化空间布局,使运河成为怀古旅游、人文研究、历史教育的文化长廊。
  ——城区建设水文化带。依托城区及周边的丰富的水资源,搞好新湖风景区、锦绣川风景区、长河公园、沙河苑风景区等城区内的水景观风景区的综合开发,并延伸至大雁岛温泉城和仙人湖、得月湖,形成以“河、湖、泉”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格局,加大对“水文化”的包装、宣传、推介,打造集观赏、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带。
  ——中部建设历史文化带。深入挖掘陵县、平原、禹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神头汉墓群、东方朔墓、唐城墙、东方画赞碑、龙门石刻、文昌阁、千佛塔、禹息城等历史遗址、遗迹,搞好保护性开发,完善陵县文博苑、三国文化广场、大禹胜迹园等景区功能,突出历史文化主题,形成以大禹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唐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带。
  ——东部建设休闲文化带。依托临邑红坛寺森林公园、乐陵万亩枣园、梁锥希森新村、庆云海岛金山寺等旅游景区和宁津杂技、民间小吃、临邑“一勾勾”剧种等非物质文化资源,规划建设邢侗文化片区,扩建改造乐陵文庙,建成国学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搞好庆云儒道释文化开发的整体布局,打造集“听曲、看戏,赏美景、吃美食,接受革命教育、感受宗教文化”于一体的东部休闲文化带。
  ——南部黄河文化带。与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相结合,以黄河森林公园、国科高尔夫球场为主体,搞好黄河沿岸景区开发,建设黄河楼等景点,增加景区文化含量,发展黄河水道、黄河景观、绿色堤防浑然一体的观光文化带,把齐河真正打造成省城济南的后花园。
  如此以来,几大文化带可把我市各县市区的优质文化资源“一网打尽”,串珠成链,并以内容丰富、韵味十足、风情迥异,成为终端“卖点”,使人驻足、留连往返于我们的“文化德州”,产生城市凝聚力、资金聚集、游客云集及相关产业发展等系列经济社会效应。

  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耽误不得;面对周边省市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我们松懈不得。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产业发展,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来抓文化产业项目,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产业优势,为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临沂市参观考察时,该市文化产业起步不过二三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效果之好,令我们惊叹。
  以文艺商演为先行,以节庆会展为媒介,以产业发展为主体,以体制改革为攻坚的临沂文化产业成为该市成长最快的产业。2006年来,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6320个,资产总计60.86亿元,从业人员5.26万人,实现总收入95.86亿元,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2.6亿元,占GDP的2.32%。


文化产业增加值可比价同比增长46.1%,高出GDP增速29.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利税2.33万元,上缴税金占全市国地两税收入的比重达3.11%。今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42.5%,占GDP比重达到2.66%,高出2006年末0.34个百分点。
  只要思想解放,认识到位;政策完善,措施到位;组织坚强,领导到位;规划先行,选项到位;考核定期,落实到位。临沂市能够做到做好的事情,我们一定同样能做到做好。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逐步推开,重点要在转换机制、增强活力上下功夫。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文化设施建设过去欠账较多,各级政府应建立可靠、稳定的经费来源机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尽快改变落后的状况。要改革那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建立科学的市场运作机制和多元投资机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吸收社会资本投入,激发社会的投资积极性,更好地发展文化事业,更好地壮大文化产业实力,更好地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加强规划,培植重点。临沂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产业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协调,确保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他们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反复论证,编制了文化产业高起点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媒体传播、出版发行、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文化体育、文博会展、文艺产品制造、民间工艺和文化信息服务10大文化产业,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城乡联动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他们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竞争主体,打造了一批名牌产品,建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运转比较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
  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较多,商贸物流发达,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条件,加强文化建设规划,确定区域布局结构,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搞好人才培育引进,打造文艺精品力作,全力落实目标责任,促进文化产业有序发展,努力创造、培植具有德州特色、德州风格、德州气派的文化成果和文化产业。特别要注重策划好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争取列入政府中心工作,千方百计抓好落实。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我市应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从规划、资金、税收、人事等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现在,国家和省有很多文化建设的倾斜政策和扶持基金,我们要积极争取;我市民间资本十分丰富,要多种形式引导激活;外资都在积极寻找投资方向和项目,我们要千方百计引进。要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资金、技术、人才流向文化产业,鼓励本地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外地企业前来投资文化产业,鼓励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创造原创性的文化产品,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格局,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全市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的奋斗目标服务。
  本报记者 赵红卫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创新“文化德州”打造发展新增长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