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打响创优攻坚战
——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综述
作者:宋延涛
  德州正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市上下已行动起来,积极备战,奋力夺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个闪亮的城市名片、一个诱人的奋斗目标,正在向德州人民招手。
十年磨剑图破壁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旅游局为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从1995年起就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271个城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占全国城市总量的41%,我省有11个市创建成功,其余都在申报创建过程中。各地的实践证明,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不仅能够促进区域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有利于树立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加快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我市作为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悠久,人文与自然景观丰富,风光秀丽,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理应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然而,对德州来说,旅游工作一直是弱项和短腿。如何加快发展,把旅游业做强做大,并以此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市领导关心的问题。根据当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超常发展、跨越前进”的指导思想,借鉴外地经验,市旅游局提出了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议,旨在以此作为推动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支点,通过创优引起全社会对旅游业的重视,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社会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而当时,德州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城市,直接创优确实是超常、是跨越。经过充分论证,慎重考虑,2005年,市政府作出了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决定,并向国家旅游局提出了申请。随即成立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制定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3年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和市政协的领导对旅游工作都非常重视,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市政府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工作思路,提出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建成一批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旅游景点,逐步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完成了德州市旅游业总体规划。同时,加强了市县区组织机构和旅游产业队伍建设,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为争创优秀旅游城市奠定了基础。
  各级各界对创优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县市区发展旅游业的热情空前高涨,11个县市区成立了旅游局或相应的机构,纷纷着手编制自己的旅游规划。目前,乐陵、庆云、临邑的旅游规划已经完成。
  经过几年努力,全市旅游业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和资金投入、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市场整顿以及人才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4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41%。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拥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处、2A级旅游景区9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处,数量居全省前列。金荷园被评为鲁西北地区唯一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全市旅行社达到47家,星级酒店15家;贵都大酒店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为鲁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旅游企业。全市国家、省级青年文明号旅游企业达到10家,旅游行业队伍逐渐发展壮大。
百米冲刺誓夺魁
  今年8月,我市创优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全市上下以生态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特色,以开发旅游精品、打造旅游品牌为手段,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按照创优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力争10月底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德州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袁秀和任常务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军分区等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检查,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都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今年下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健全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逐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分工落实、密切配合,紧锣密鼓,扎实推进,创优总体情况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市交通局、城管执法局、文化局、财办、公用事业局等单位动手早、进度快。市公路局、卫生局、会展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其中,市交通局在汽车总站设立了旅客咨询服务中心,新增6部客车,开通了3条旅游专线;对全市出租车座套进行了更新,并张贴了创优宣传标语。市城管执法局新增街头水冲式公厕9所。市文化局对苏禄王墓景区进行了改貌整治。市财办对购物、餐饮、娱乐资源进一步整合,突出特色、方便游客。
德城区对城隍庙步行街和美食一条街进行了整治,规范了广告牌匾,更新了部分公共设施,取缔了占道经营和门口摊点。
  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加大对创优工作的宣传力度。《德州日报》、德州人民广播电台、德州电视台、德州政府网、德州新闻网等媒体,先后设立创优专栏,并发出了致广大市民关于创优工作的一封信,大力宣传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重要意义、内容和要求,大力宣传创建活动中的好典型。通过舆论宣传,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想创优,处处抓创优,事事为创优”的浓厚氛围。
一步十跃成效显
  通过近期的创建工作,我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景点层次、服务设施、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都有了显著提高。
  在高密度、大篇幅宣传下,人们对创优的认识有了很大转变。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创优由原来的不认识到认识,由信心不足到信心百倍。市民对创优的知晓度、支持率大大增加,积极争创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景区景点建设迈上新台阶。对原有景点修葺改造,整治周边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内涵更加丰富,外貌更加精彩亮丽,配套设施更加齐全完善。如苏禄王墓景区,对大殿外部进行了油漆彩绘,内部进行了装饰、设计,增加了图片资料、影视资料,充实了布展内容,扩大了展厅面积;新增了旅游接待中心、水冲式公厕、导游示意图。同时,全市新增加了一批看点和亮点。德州扒鸡集团投资4000万元,在铁西大道东侧按仿古建筑建设了扒鸡博物馆,展示运河兴衰和扒鸡的历史,形成了集加工工艺参观、文化欣赏、扒鸡品尝、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工业游新景点。庆云县建成了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全省最大的宗教圣地——海岛金山寺。市经济开发区建成了沙王苑风景区。
  旅游线路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深入挖掘全市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突出文化内涵,提高科技含量,打造形成了一批比较成型、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产品,使我市旅游由点到面,由线到带,形成回路,自成体系。形成了以皇明集团、扒鸡集团、禹城功能糖、亚太中央空调为主的工业游线路;以希森新村、黄河涯万亩桃园、禹城禹西生态农业观光园、平原四季风高科技园、金荷园为主的农业游线路;以乐陵万亩枣园、临邑红坛寺森林公园、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游线路等。到德州看什么、游什么已不再成问题。
  经过各部门对照标准,查漏补缺,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如市区各主要路口都设立了通往景区景点和汽车站、火车站的交通指示牌;开通了到主要景区的观光巴士;在商业及交通中心设立了旅游咨询中心,公开了旅游咨询电话、投诉电话及求助电话号码。各景区景点设立了导游示意图、医疗救助点;在旅游场所附近设立了土特产专卖店,在各大中商店中,设立了土特产和旅游商品专柜;市区主要街道和各景区景点都设立了旅游公厕。
成功与否需努力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起点无终点,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即使我们创优成功,也并不说明我市旅游工作达到了多么高的水平。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只是对我市旅游工作的一次推动、一次促进,不是拿了毕业证。评上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国家旅游局还要每两年复核一次,实施动态管理。我们必须有长期做艰苦细致工作的准备。假如评不上,说明我们还有差距,更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奋起直追。
  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重在提高我市的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是作秀,不是急功近利,不是形象工程,贵在建立一种机制,保持一套措施,形成一种氛围。在这次创优工作中,各部门扎扎实实,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对一些工作弱项进行了加强。例如,如果只是为了迎接创优,在主要街道上设立交通指示牌就能得分,但市领导要求在城市所有进出口、主要干道都要设立。虽然有关部门工程量增加了近一倍,但市民出行及外地游人进出更方便了。
  开展这次创优活动,不仅是为了争取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更是为了谋划长远,促进发展。对照创优标准,我们可以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把以前的欠账、缺课补上去。通过创优可以撬动整个旅游工作,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城市面貌有一个很大的改观。例如,美食一条街,过去我们提了多年,一直没有建起来。通过这次创优,在天衢工业园内的湖滨北路建成了聚集50多家饭店的美食一条街,展示了美食德州的风采。再如,公厕过少问题,在这次创优中也得到了解决。通过创优促进了一系列老大难问题的解决。因此,现实来讲,开展创优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老百姓。创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发展城市,为老百姓谋取更大的利益。
  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全面完成创优工作各项任务,顺利通过省和国家验收。相信,通过这次创优活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工作也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报记者 宋延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响创优攻坚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