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本期关注
叫响“美食德州”路还有多远?
作者:进行了采访。

周坤 摄


  近两年,我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打造“美食德州、购物德州、休闲德州”三大服务品牌的重大决策。“美食德州”作为三大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情况备受关注,日前,记者进行了采访。
“美食德州”建设如火如荼
  自去年以来,我市“美食德州”建设好戏连台:全省餐饮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德州扒鸡美食节火爆隆重,德州扒鸡集团、德州又一村饭店、德州通德酿造公司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24款小吃被授予“山东名小吃”称号,肯德基走进德州,东方宾馆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国家一级酒家”荣誉称号。这不,日前中华鲁菜高级研讨会又在我市举行,颜景祥、赵建民等鲁菜烹饪大师来德传授技艺,打响了德州振兴鲁菜的第一炮,也为打造“美食德州”品牌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据财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德州餐饮文化历史悠久,许多特色饮食享誉四方,再加上便捷的交通位置和优良的环境,建设“美食德州”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近两年,全市餐饮行业紧紧围绕这个主题,不断培强本地餐饮企业,引进品牌响、影响力大的知名餐饮企业,成效显著。目前全市餐饮业经营网点达2万多个,2006年餐饮业零售额达30亿元。涌现出了美丽华大酒店、贵都大酒店、德州大酒店、扒鸡美食海鲜城等一批大型餐饮企业,星级饭店达到13个。美食种类日益丰富,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杭帮菜等全国各大菜系及特色饮食云集,日本料理、韩国烧烤、肯德基、德克士、佳佳基等国外餐饮品种荟萃,德州扒鸡、保店驴肉等土生土长的德州特色饮食更是茁壮成长,已有44款小吃品种被命名为“德州名小吃”。
在特色、意识、人才等方面还有差距

我市餐饮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纵向与自身比较,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横向与先进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市财办的专家分析,差距主要存在于地方特色、意识、人才等方面:
  其一,餐饮服务业的地方特色不够突出。提起德州美食,外地人仅会联想到扒鸡,其他食品像宁津的保店驴肉、长官包子、大柳面,汤锅羊肠等知道的寥寥无几。其实在我市,经营本地特色餐饮的店铺并不少,但除扒鸡集团等几家企业外,大部分规模小、卫生条件差,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也未经培训,对他们来说,经营特色食品只是一种谋生手段,他们无暇或没有能力对此进行精细研究、宣传、包装,因而特色饮食牌子不响、辐射力差,达不到墙内开花墙外飘香的效果。
  其二,餐饮企业“走出德州”意识差。目前,除扒鸡美食海鲜城、豪门集团、月亮城餐饮有限公司在外地有连锁店外,其他企业很少或没有对外扩张。
  其三,餐饮行业人才匮乏。在豪门集团就职的一位黄女士说,专业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开发和包装能力。
叫响“美食德州”,路还有多远

  怎样才能真正叫响“美食德州”品牌?市财办的专家认为,目前,我市餐饮业发展迅速,规模集群效应已经形成。下一步,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对德州美食的开发、包装和推介上,尽可能地凸现德州地方特色。
  专家分析,首先,可以从挖掘德州饮食文化入手,丰富德州美食的文化内涵。我市餐饮文化历史悠久,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如,武城旋饼和李自成的故事,满族人吴继贤创立德州汤锅羊肠的传说,珍珠琪因乾隆而得名……等等。同时,我们可以借鉴昆明鲜花宴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特色食品资源,比如乐陵金丝小枣、黄河涯西瓜等,开发一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宴席。
  其次,将餐饮业发展纳入旅游开发的范畴,游人旅游除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外,免不了要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专家认为,在旅游旺季举办一些美食文化节,可以让旅客真真切切体会到,到德州旅游而未尝尝当地美食、品品美食文化是一大遗憾。
  第三,政府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大型餐饮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加快开发、包装、宣传德州特色餐饮步伐,促进德州美食上档升级。
  可喜的是,目前全市上下都已积极行动起来:市里在培强美丽华、贵都等十大餐饮企业的同时,积极筹备美食一条街项目的建设。德城区天衢工业园餐饮特色一条街逐步形成壮大。宁津县加快实施在名吃驻地建“看家店”、在县城建“旗舰店”、在全国大中城市建“连锁店”工程。德州扒鸡集团不甘示弱,继续打造扒鸡美食品牌,在我市及全国各地已设立百余家连锁店。鲁菜烹饪大师高洪云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正宗鲁菜推广基地。
  小吃文化挖掘工作已经展开,涌现出了孙寿昌等一些小吃文化专家,扒鸡美食文化挖掘再掀高潮,武城旋饼故事被制成了艺术作品……
  □本报记者 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 朱瑞山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叫响“美食德州”路还有多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经济生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