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半鸡店”又闻鸡鸣声
  平原县三唐乡半鸡店村,传说是因养鸡而得名,可最近几十年来该村村民一直从事农田耕种,全村600口人,人均2亩多耕地,以种粮棉为主,是个普通的农业村。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一次不平凡的尝试,让这个因养鸡而得名的小村又因为养鸡火了起来。2006年春天,在东北打拼多年的村民张永发回到了老家半鸡店村,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文,商量上养鸡项目。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不到一个月张永发就在一块废弃荒地上建起了6个50米的养鸡棚,共投资18万元。6个棚,一茬养3万只肉食鸡,45天 一 茬 ,运行半年就纯赚了18万元钱。
  这一下子引起了全村的轰动,不仅让村民看的眼热、心动,更对村支书张永文的思想来了个大冲击: “村里有荒废多年的200多亩盐碱、撂洼地,如果把这些利用起来,建成专门的养鸡小区,村民创业就有出路了!”今年一开春,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对村北头200多亩荒废地公开招标,有意发展养鸡的户优先报名,一上午就全部承包到户。紧接着,村里出资3万元,雇用3台挖掘机和2台推土机,用10天的时间把荒洼全部整平,并对鸡棚建设作了科学规划。
  目前,60多户村民都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鸡棚,张永文告诉笔者: “整理出的200亩地已全部建了鸡棚,可现在还有20多户村民前来报名,也申请建棚养鸡。村里准备再整理村南边的60多亩荒废地,规划第二个养鸡小区,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养鸡专业大村。”
  村民张永建、张玉兵,两人合伙搞了两个80米长的大棚,一次能养1.6万只鸡,第一茬每人赚了1万多。村民黄立江,一次性投资22万元,建起了5个 “鸡菇混养棚”,每个棚一年养4茬肉食鸡和一茬蘑菇,效益比纯养鸡多收入2万元。他告诉笔者: “过去,一直从事蘑菇贩卖,市场行情很好。今年利用养鸡断档时间养蘑菇,成功探索出了一个循环经济链,鸡粪用来养蘑菇,蘑菇又能杀掉鸡带来的病菌,优化棚内环境,鸡和蘑菇循环养,资源共享。现在的蘑菇6块钱一公斤,用飞机往广州运。”
  半鸡店养鸡暴富的消息传遍了全乡、全县,一时间前来参观、取经的干部、群众成群结对,上个月的一天,王凤楼镇一下来了7辆车的参观团。周边的王尹、白庄、老唐、小唐等村也都前来学习借鉴半鸡店的经验和模式,着手发展养鸡、养鸭业。目前,周边村的60多个农民常年在半鸡店养鸡小区打工。张永文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创造了成功经验,都来学习,带动了一批村庄。今年秋后,我们就着手建设饲料加工、鸡苗孵化等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更大范围地辐射带动周围村庄,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养鸡业的集群发展。”
  后记:今年,平原县委、县政府把 “抓百村、带千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大力实施 “抓百带千”工程,即通过扶持特色产业、培植产业强村,促使100个左右的村庄加快发展、率先成型,并依靠产业辐射、市场促进,带动全县其他村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实现以点带面抓百村、产业拉动带千村。该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抓到了点子上。半鸡店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特色产业的从无到有再到壮大,充分印证了打造 “产业强村”工作思路的科学性。□金吉鑫 张素辉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半鸡店”又闻鸡鸣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