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驱邪祈福看虎饰
  

□钱续坤
  民俗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农历新年,各地的民俗更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我们不妨从琳琅满目的虎饰中,来了解一下虎被赋予的民俗内涵。
  虎的形象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常常与龙并称,《周易·乾卦文》中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因为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虎与龙结合在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美化权威的典型形态,是人们崇拜并畏惧的对象,进而逐渐演变为逐妖、怯邪、镇宅的角色,构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风俗文化特质,并由繁化简地进行了符号化,“驱凶避邪”与“祈福迎祥”成为虎饰文化的重要主题。
  首先来看年画。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从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荼、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除夕画虎于门的风俗,至少在汉代就已经盛行,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祭典》中说:“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东汉时期蔡邕的《独断》亦云:“神荼、郁垒而身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自此,画虎驱邪镇宅避灾的民俗成为年节传统之一,延续至今仍生生不息。
  正因虎被赋予了这种寓意,所以古人常常以虎的兽面形,装饰在有关器物上,将其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虎头鞋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虎头鞋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其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其嘴巴、眉毛、鼻子、眼睛等处,通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鞋面的颜色以蓝、红、紫为主,俗语所云:“头双蓝(取谐音拦,即拦住不夭折),二双红(红能辟邪,可免灾),三双紫(意为孩子在自家长大成人)”,讲的是由姑姑缝制三双不同颜色的虎头鞋送给侄儿的风俗。
  民间把虎看作是儿童的保护神,不仅让孩子穿虎头鞋,而且让其戴虎头帽,睡虎头枕,虎的形象被塑造得既威武逼真,又笨拙可爱,希冀孩子能长得虎头虎脑、健壮活泼。当然,孩子们的玩具中也少不了布老虎。布老虎的最早形状已无从考究,现在常见的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情侣虎”等等,尽管其制作的工艺比较繁琐,但是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
  此外,民间还认为虎食五毒(蛇、蝎子、蜈蚣、蛤蟆、壁虎),所以除了春节的虎饰之外,端午节也有送布老虎或送虎肚兜的习俗,表达了人们驱邪与祛病的愿望。此外,端午的艾虎也颇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宋代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端午节还有用雄黄酒为小儿在额头画“王”的风习,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牛乘捷报去,虎挟雄风来。且让我们在欣赏虎饰的过程中,衷心祝愿:福满华堂添富贵,财临吉宅永平安!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驱邪祈福看虎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我们的节日】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