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00522期 >> 第01版:新闻
如何让“上楼难”不再难?
——德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现状调查
作者:李榕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温社区四台“共享电梯”已经安装完毕,预计今年九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记者孙耕摄


德城区八一小区业主王福才乘坐外挂电梯回家。记者李榕摄


  5月13日,围绕“德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市政协组织召开协商对话座谈会,政协委员代表、提案承办单位、市民代表、电梯企业代表、物业代表等共同探讨破解“装梯难”。
  官方数据显示,我市仅主城区没有电梯的多层住宅就有5000余栋,涉及万余个单元,居住人群以老年人居多。“上不来也下不去”“望楼却步”成为不少老年人真实的生活写照。
  德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现状如何?还有哪些症结需要破解?日前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老楼装上外挂电梯业主心情也愉悦了
“叮咚,5层到了! ”5月14日,记者来到德城区八一小区11号楼2单元门口,一座高5层、占地约6平方米的外挂电梯映入眼帘,为老楼增添了些许现代感。
  这部电梯采用错层入户方案,5层楼的高度共设置了两个停顿楼层,分别为2层半和4层半,是将原有的楼道窗户打通做成过道与电梯相连。也就是说,业主再向上或者向下走半层楼梯,即可回到家中。“不用再费力爬那么多阶楼梯,出来进去很方便!而且这个电梯是观光电梯,坐个电梯还能看景呢! ”家住5楼的于吉全说。
  八一小区是2002年建成的老小区,共有18栋楼、1000余户居民。以11号楼2单元为例,共有10户居民居住,大多是当时小区刚建成时就入住的老业主,年龄最大的今年86岁,最小的也已40多岁。随着楼里老人的年龄增长,上下楼梯的难题日益凸显。
  2018年4月底,当有业主提出要加装电梯时,一下点燃了居民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72岁的王福才被邻居推选为牵头人,张罗着挑选电梯公司。最终大家选定了本地一家电梯公司,并确定了旧楼加装电梯的适用范围、实施原则、实施条件、资金筹集、实施主体、使用管理及维护等内容。在业主们签订了加装电梯协议后,6月份电梯公司进场施工,8月份电梯正式投入使用,用时仅2个月。随着“样板梯”的惊艳亮相,此后该小区又有多个单元楼陆续加梯,目前共安装电梯5部,所有费用均由业主分摊。
  和王福才们一样,德州制药厂宿舍东区8号楼2单元的业主,也早早尝到了加装电梯的甜头。作为我市城区首个旧楼加装电梯,目前已运行了两年多。“2017年11月份筹备,当年12月份开始动工建设,2018年2月8日投入使用,用时仅3个月。 ”作为该单元的楼长,丁先生见证了加装电梯的整个过程。整部电梯总造价33万元,根据楼层、面积等因素,由该单元住户按比例分摊。此外,德州制药厂支持了一部分资金,整个筹资过程较为顺利,电梯的运行也让业主们拍手称赞。“生活方便了,心情也跟着愉悦了。有了电梯,估计房价也会上涨一些。 ”丁先生说。
  丁先生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主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加装电梯的支出“物超所值”,除了方便老年人出行,还能为房屋带来可观的升值空间。目前德州城区的多层住宅多数没有电梯,但其优点很明显:地处市中心、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小区容积率低、房子公摊少、户型方正通透等,加装电梯或将让老楼焕发又一春。
35部加装电梯背后居民达成共识是关键
  数据显示,为解决老旧小区上下楼难题,目前我市部分县市区居民已经自发组织安装电梯35部。这些试水成功的案例不仅给居民带来了便利,也为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热心居民主动牵头,业主按楼层分摊加装电梯费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邻里关系好的楼房,加装电梯就相对容易;此外,还需要有一个热心的牵头人。“目前不少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都是居民自发行为,涉及居民协商一致、施工、竣工验收、运营维护等诸多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因住户的不同诉求产生分歧,如果没有一个‘动力引擎’,很难推进下去。 ”德城区广川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韩冉冉坦言,目前辖区内的八一小区、制药厂宿舍和东风中路620号3个小区共加装了7部电梯,均由居民自发组织筹资,这其中牵头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以八一小区为例,为了安装一部质量过硬、价格合适的电梯,11号楼2单元牵头人王福才曾咨询了10余家电梯厂家,几乎将德州本地的电梯企业跑了个遍。后来,他又跑到一些已经加梯成功的小区,把可借鉴的经验都一一记下来,并和其他业主一起制定了一套分摊计算方案。“整部电梯总造价25万元,一楼不用电梯,不需要交钱;二楼两户各掏1万元,每往上一层增加1.5万元。 8户居民共交了26万元,其中1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王福才说,除了电梯安装费用外,此后产生的维保费、电费等,均由8户居民分摊。
  ——探索“共享电梯”模式,业主按次收费。目前德州除了普遍采用的“业主自筹资金”加装电梯的模式外,还有一种是“代建租用”模式,也称为“共享电梯”。即由业主委托第三方作为实施主体,负责出资加装电梯和后续维护,业主按次缴纳使用费。目前,这种模式正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宇国际小区和小温社区实行。
  以小温社区为例,该社区是小温庄的回迁小区,居民在2006年入住。目前小区350名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至少50人。社区的旧楼加装电梯工程于2018年10月正式启动,由电梯投资方出资为社区每个单元免费加装室外电梯,共计17台;由社区自主承担电梯井挖设,水、电、暖、天然气改造等费用。目前,4台电梯已经安装完毕,剩余13台正在加紧施工中,预计9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电梯的维保、年检由投资方承担,社区会根据物价部门制订的电梯收费标准,拟定分为年卡、月卡及次卡的形式,收取相应的使用费。“按次收费,不用一下子掏那么多钱,我觉得挺好。 ”2号楼1单元业主王女士认为,相对于“每户掏几万块钱一次付清”的传统电梯加装模式,自己更青睐这样“细水长流、慢慢花钱”的模式。
  ——街道、物业多方合力,基层组织发挥协调作用。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居民难以达成共识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类问题,华宇国际小区、八一小区等小区却找到了解决方式。比如,华宇国际小区在前期工作中,成立由华宇工学院后勤处、物业及电梯安装公司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到反对安装的业主家中耐心沟通解释。同时,发动同一单元内较为熟悉或走动较多的住户一起做工作。“我们合力解决这类问题,条件成熟一个安装一个。 ”山东华宇工学院后勤处处长李光武说。
  无独有偶。八一小区一单元在加装电梯过程中,曾有一户一楼居民一直很犹豫,后期甚至对找他沟通的加装电梯发起人避而不见。广川街道办事处得知情况后,多次入户了解居民诉求,得知他担心加装电梯后影响通风,于是请来技术人员从专业角度为其解惑,最终消除了这位居民的顾虑,同意加装电梯。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部分成员的问题,成效颇为显著。
  从目前试水成功的案例来看,无论是居民出资还是第三方出资,无论是专门成立筹备小组还是委托第三方企业,居民达成共识是关键。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就不怕难办。
“装梯难”成民生焦点破解需多方合力
  盼望加装电梯,是大多数老旧小区业主的愿望之一。伴随各级政府大力度推进,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正在积极申请加装电梯。但让老旧小区业主加装电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住高地世纪城小区61号楼某单元6楼的马女士今年71岁,自从两年多前不慎骨折,她就再也没有下过楼,去小区对面的长河公园遛弯成了她最大的奢望。“盼望装电梯,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业主之间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马女士说。
  马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加装电梯的流程包括征集业主意见、安装公司设计方案、政府部门审批通过、施工建设转交维护等多个环节。推进缓慢的原因,除部分老旧小区自身存在建筑条件限制外,主要面临居民意见统一难、加装电梯费用高、缺乏配套政策依据等。如何破解“装梯难”,成为民生焦点。
  今年初,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期间,有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民生问题获得26位政协委员的广泛关注。他们联名提交的《关于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的建议》获立案,这也是近年来市政协收到联名人数最多的提案,该提案被列为2020年市政协重点办理提案。
  近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以及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人员成立调研组,赴淄博、潍坊、烟台3市考察学习,到德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津县加装电梯的社区和电梯企业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大家集思广益,纷纷支招。
  德城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振生在座谈会上提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涉及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服务、不同楼层住户利益等,单纯依靠业主自己协调,推进难度很大。“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引领作用,研究制定我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 ”杨振生建议,学习借鉴上海、深圳、烟台等省内外的先进经验,以物业的法律法规为指引,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此外,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属既有建筑改建、扩建工程,必须办理规划、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安装的审批及验收手续,要加强监管,确保增设电梯合法合规和安全。
  现场,市住建、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对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项民生工程,要遵循“业主自愿、充分协商、政府指导、确保安全”的原则,并制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和技术导则,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依规有序地推进加装电梯工作。
  在办理具体业务上,实行“一窗受理、联合审查”,为居民加装电梯提供“一条龙”服务,避免居民走弯路,推动这项惠民利民工程尽快落地。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最大难点是单元各层住户的意见难以统一。为此,市房管中心物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关鹏建议,要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调解作用,积极搭建协商平台,寻求各方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妥善解决问题矛盾。
  接下来,市政协将认真汇总梳理各方代表意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这项惠民利民工程尽快落地见效。
□本报记者李榕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如何让“上楼难”不再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