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91220期 >> 第03版:往事
徐仁堂:闲不住的老英雄

88岁的徐仁堂回忆峥嵘岁月。记者孙耕摄


  16岁参军,成为“塔山英雄团”的战士,参加战斗百余次;军校毕业成为省优秀军事教员;离休后任军休所管委会主任至今——
徐仁堂:闲不住的老英雄
□本报记者李榕
人物档案
  徐仁堂 ,祖籍辽宁省海城县南台镇,1931年7月出生,194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在部队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 (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 123师),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上百次战斗,荣立2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现任德州市军休所管委会主任。
  71年前,他放下锄头背起小马枪,参与大大小小战斗上百次,立下2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
  37年来,他离休不离志、离岗不离责,为德州市军休所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余热。
  他就是88岁的老兵徐仁堂。满头白发的他,视力听力均很好,语言表达清晰,换上军装,还有当年英姿勃发的影子。近日,记者探访了这位战斗英雄,听他讲述那段战争岁月的故事。
16岁参军成为一名通信兵
  1931年7月,徐仁堂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南台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家里的独子。他的童年是在日本占领和伪满州国双重欺压下度过的。国恨家仇,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时,穷人家的孩子都是早早地去学手艺谋生,正直的父亲为了让他懂得做人的道理,不忘自己是一位中国人,咬牙坚持让他读完6年高小。
  日本投降后,东北民主联军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徐仁堂说,看着精神抖擞的东北民主联军战士,他就产生了穿上军装、背上马枪,跟着共产党打天下的想法。 1948年4月的一天,16岁的徐仁堂正在地里干农活,听说部队到地方征兵,他瞒着家人悄悄报了名,“当兵就是保家卫国,让更多人过上太平日子。 ”
  在县大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军事训练后,徐仁堂于1948年5月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在部队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在众多新兵中他是少有的“秀才”,正式入伍的第一天,就被上级领导选中成了一名通信兵,主要负责师部与团部之间的情报传递工作。“那时的通讯不发达,许多重要的信息都用便条的形式传达,靠两条腿传递。”徐仁堂说,作为通信兵必须灵活机动,学会辨别方向,不能迷路贻误战机,还要经常顶着天上盘旋轰炸的敌机送情报,有时甚至要从敌军的后方穿越,因此有的战友去执行任务就再也没有回来。
塔山阻击战荣立二等功
  徐仁堂回忆说,那段时间“每天都有战斗,不分白天黑夜”。在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当属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
  1948年9月,辽沈大决战拉开帷幕,大战的关键是解放锦州。 10月初,为保障我军主力夺取锦州,徐仁堂所在的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于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阻击。“塔山虽小但关系重大。蒋介石也非常重视塔山,在葫芦岛兵舰上亲自指挥,调动海陆空三军参战。从关内调来11个步兵师组成东进兵团,其中就有战斗力极其顽强的赵子龙师(独立95师),双方打得异常激烈。 ”回忆起当年的战事,徐仁堂仍心潮起伏。他说,当时敌军在两翼策应下,全力向我军前沿核心塔山阵地突击。天上的飞机轰炸、海上舰艇的大炮呼啸、陆地上的大炮轰鸣,无数的炮弹倾泻在我军阵地上,泥土被炸松了好几尺,阵地犹如火海。他和战友提前拉好的7条电话线均被敌军的炮弹炸断,通信一度中断。徐仁堂临危受命,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穿越几道封锁线,多次将情报由师部送达团部。
  一次,在把情报送到目的地后,正遇上敌机轰炸,一架架敌机在头顶盘旋,一颗颗炸弹在身前身后不远处爆炸,其中一颗炸弹就落在身边,但幸好没响,算是躲过一劫。 ”徐仁堂说,为了更快将情报送达,他曾从山头滚到山底,再由山底爬到另一座山头。“那个时候别说疼不疼了,连生死都没有时间考虑,只是想怎么尽快完成任务。 ”
  这场战斗被称作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徐仁堂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部队死死挡在了塔山。“塔山阻击战打得很漂亮。 1948年10月10日开始,到10月15日结束,打了6天6夜,毙伤敌军7000余人。打出了4个英雄团,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尽管已经是70多年前的事了,徐仁堂还是能把塔山阻击战的时间、数字都记得非常清楚。因在这场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徐仁堂获记二等功1次。他所在的第34团被第4纵队授予“塔山英雄团”荣誉称号。
  随着战事的推进,徐仁堂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河南新乡战斗、湖南衡保战役、广西剿匪战役等大大小小战役上百次战斗。
  军校毕业成为济南军区优秀军事教员
  1953年,从战场上回来后,徐仁堂到位于河南商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步兵学校学习,1955年结业时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济南军区干校担任军事教员,指导部队和当地民兵训练。
  1964年,全军掀起了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把练思想、练作风与练战术、练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当年6月至9月,全军性比武运动推向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全面过硬的训练“尖子单位”和“尖子个人”。徐仁堂便是其中之一,他被评为全省唯一的优秀军事教员,获记三等功1次。
  1964年6月,徐仁堂作为济南军区优秀军事教员,带领山东民兵代表队到北京参加“大比武”表演。 6月15日上午8时,徐仁堂跟参加“大比武”表演的1000多名选手站在一起,和前来观看表演的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这张珍贵的合影至今仍悬挂在徐仁堂家客厅最显要的位置。
离休不离岗奉献在路上
  1973年,因为工作调动,徐仁堂来到德州。历任德州军分区作训科副科长、乐陵人武部副部长、德州军分区离职干部休养所副所长等职务,1982年8月离休。
  离休后,徐仁堂来到德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因为威望高、热心肠、极富责任感,徐仁堂已经连续5届被离退休干部们推选为军休所管委会主任。在担任军休干部管委会主任期间,他经常建言献策,帮助做好军休干部及家属的思想工作,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有效地化解了各种矛盾。比如,针对军休院内居住的老干部年龄大、行动不方便等情况,徐仁堂提议军休人员经常到老干部家中走访、聊天,排解他们的孤独感,增进军工人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得到了军休干部的一致认可。“说公道话、办公道事,一碗水端平,才能在工休人员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徐仁堂如是说。
  好家训,带出好家风;好家风,育出好子孙。徐仁堂一家是远近闻名的光荣之家。“他是个倔老头,不光对自己严,对孩子们更严。 ”老伴吴凤琴说,徐仁堂常教育子女,不要过多关注吃穿,能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才是幸福。在他的率先垂范下,祖孙三代共有5人接力参军报国,他的家庭被国家民政部评为2011年度“和谐军休家庭”,他本人也于2014年被授予全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虽然我88岁了,但要继续发扬老兵精神,为社会做贡献。 ”徐仁堂坚定地说。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徐仁堂:闲不住的老英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