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立志于寸心 铸梦于时代
——解读庆云一中的理想密码
  □王振伟
  时光荏苒中,我们的行囊空空如也,还是收获满满,取决于我们的行动和选择。又是一年金秋时节,漫步庆云一中校园内,花草葱茏,杨柳依依,一批学子带着憧憬与不舍离开庆云一中,又一批学子带着喜悦和梦想跨进庆云一中。今年,庆云一中再次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刷新着高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一所理想校园?打造什么样的理想校园?这一命题宏大而又具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为此孜孜以求。
  庆云一中正在以行动为这一命题作答,交出一份家长满意、师生自豪、社会赞誉的崭新答卷。
  理想的校园应该充满着朝气、洋溢着活力,师生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教师为国育人、学子为国读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的诲人不倦与学生的求知若渴交相辉映;理想的校园应该具备广阔的时代视野,把知识的学习与人格的涵养、理想信念的树立完美结合;理想的校园应该“传道,授业,解惑”,燃亮梦想于寸心之上,把开启心智与灵魂塑造、品德滋培融合统一。
  流淌千年的马颊河畔,庆云一中正在校长常涛的带领下,以踏石留痕的坚韧,抓铁有印的奋斗,守正出新,把“理想校园”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家国情怀
理想信念的光芒照耀奋斗之路
  在炽热的青春旗帜上打上家国情怀的深刻烙印,这是学校秉持的“大教育观”重要组成部分。
  庄严神圣的升旗典礼、高亢嘹亮的国歌、饱含深情的爱国诗歌诵读、国旗下的思政课……庆云一中的校园无处不充盈着饱满的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育人成才。培养什么样的人?庆云一中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坚定的追求,“我们不能让孩子们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要培养积极向上,三观正、有责任、勇担当的建设者,无论他们未来走向何方,我们要在他们的思想深处,在最美丽的青春时节,打上家国情怀的深刻烙印。 ”
  这是一种对学子未来、对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教育观,这是一种培植理想信念、涵养浩然正气的教育观。一个人只有拥有热情似火的理想信念,才能坚贞不移地去拼搏,才能矢志不渝地去奋斗。
  “50华里野外远足”,庆云一中每年都要举行。而在2019年,则被冠之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这一细节潜藏着学校的良苦用心。远足活动当然是对师生坚强意志的一次磨练,但这一庄重的冠名更赋予其深刻的内涵:五四精神依然闪耀着光芒,历史与现实在貌似平常的远足中得以交融,相隔百年依然呼应回荡。
  校园“快闪”,不经意间响起的《我和我的祖国》,响彻校园的每个角落,饱含深情的歌声婉转悠扬,闻者无不驻足,师生心潮澎湃;国旗下的思政课,每天大课间跑操前,庄严的国旗下,都会有一个五分钟的爱国励志演讲,《我们都是追梦人》《逆火英雄浩气长存》《大海依旧在》……振奋、激昂、感动、启迪;在师德提升工程读本《在心灵深处塑造高尚师德》《用国学经典涵养为师之道》之后,今年学校又推出了《学习路上——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读懂新时代》,内容分为“爱国敬民、理想信念、立德修身、勤学笃行、求索创新、砺志奋斗”等篇章,成为校本教材的典范。
  楼体大屏幕上,每天定时播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及时政新闻,让学子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
  庆云一中师生家国情怀的表达总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这是没有丝毫做作的真实,“为国育才”成为教师的行动,“为国读书”成为学子的追求,高考只是一个检验过程而不再是目标,恰恰如此,庆云一中的高考成绩一次又一次刷新着记录,也使得庆云一中成为庆云县的靓丽名片,成为德州市教育界的“庆云现象”。
  理想信念的照耀下,庆云一中师生的奋斗之路,走得愈加坚实而稳健。

幸福校园
向美而行的温度可以分享
  学校理应以老师和学生为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这在庆云一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幸福校园建设。“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队伍精神境界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思想品质的优劣,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长常涛的教育理想就是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幸福一中。“我提倡老师们要无私奉献,但是绝不能倦容满面,不能身心俱疲,要让他们从校园里感受到温暖与幸福,体会到尊重与尊严……”
  为凝聚共识,学校定期组织“幸福教育”论坛,校领导、中层干部个个发言,畅谈“幸福一中”建设的心得、想法和建议。
  幸福来自于成长。“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源于自我成长的瓶颈和焦虑,因此要为他们创造交流的平台、沟通的机制、成长的环境。 ”
  除了定期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学校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起了自己的“百家讲坛”,比如语文组的“诗与远方”社团、政治组的“新时代学习社团”等,每个社团都有自己响亮的口号,每周都有社团在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社团。
  幸福感来自于被尊重。校领导的率先垂范,使得管理层对于一线教职工保持着发自内心的尊重。庆云一中的行政办公楼曾被有的老师戏称为“长官楼”,常涛校长从这一“戏称”中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如今,一楼宽敞漂亮的教师阅览室,桌椅沙发空调一应俱全,闲暇时老师们可以自由出入,在此小憩、读书、交流。“我要让老师们知道,在这座楼里也有他们的一张桌子一张椅子,我们都是平等的。 ”
  “生活需要点儿仪式感”,庆云一中教师统一配发了量身定做的工作装,出入校园,老师们自己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从中体会到的是作为一中教师的自豪。
  幸福感来自于被关爱。庆云一中的教师办公环境不断优化提升,2019年,墙体书柜、新进电脑等系列设施,让教师办公室有了自家书房的感觉;在教职工活动中心内“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标语提示着大家,工作之余要注意身心健康;这里也成了教师子女最喜欢的地方,晚上或者周末,这里除了活动和游戏之外,还有专业的老师义务教授他们吉他、古筝、国学等课程。
  没有了后顾之忧,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温暖,而且与家人共同分享这份作为一中人的幸福。
  有温度的和谐校园,向美而行的幸福家园,让每一个人都心向往之。

激情课堂
最美“遇见”激发无限可能
  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乍起知虎来。要想了解一所学校,课堂教学无疑是必须的窗口,这里是学生“遇见”老师、“遇见”知识的地方。
  没有枯燥与乏味,没有教师填鸭式的“个人秀”,没有“万马齐喑”的沉闷,相反,气氛之活跃让人感觉有些“拍案惊奇”,这就是庆云一中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
  走进庆云一中的课堂,你一定立刻被感染和带动。这里激情燃烧,教与学的热情、问与答的热烈扑面而来,师生之间互动积极,思想与思想碰撞、观点与观点交锋,学子成为知识的驾驭者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面对老师的提问,没有避之不及的惶恐,而是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答、探究、启迪、引导、激励、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全方位展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这话放之四海皆准。但是如何出效率,如何成绩,却是百校百方法。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常涛校长也认准了这一点:课堂是教学、育人的主阵地,特色课堂是特色教育的重中之重。
  经过深入调研和准备,2018年10月学校启动了课堂教学工程,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激情高效课堂”,并把2019年确定为“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激情高效课堂”绝不是突如其来的灵感,而是有着一整套的科学管理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以激情教育为前提、以课堂高效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保障。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先天禀赋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异,体现在学习上有快有慢,有优有劣,激情高效课堂首先承认这一客观存在,然后让每个班上的同学都按照ABC模式优化分组,每个学习小组七八位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学生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勇争第一”与“永不言败”互相PK,“青春无悔”与“荣耀王者”你追我赶……学习不再是“要我学”而变成了“我要学”。每周的成绩进步、纪律进步都以量化的形式直观地体现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努力的方向。
  激情课堂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自我成长,还体现在青春个性的张扬,庆云一中的班级都拥有自己的班旗,班旗来自集思广益,在正能量的基调上可以说“五花八门”,个性十足;课前五分钟你争我赶的“疯狂阅读”,提振精神的同时,让孩子们从阅读中找到了乐趣……
  激情课堂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在乐趣中获得动力,在强化优秀学生的同时,不断弥补后进学生的短板,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正像雄浑壮丽的校歌中所唱到的那样:“诚以厚德,我们志存高远,勤以行远,我们展翅翱翔!爱国尚德,我们坚定信仰,砺志笃行,我们铸就梦想……”庆云一中正以自己坚实的步伐,向着区域名校的目标努力奋进,在大潮涌起的新时代,他们让理想主义的旗帜飘扬在每一个青春高地,点亮一个又一个瑰丽多彩的梦想!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解读庆云一中的理想密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8 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