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志存高远 秉笔著史
——写在《德州市志(1986-2011)》出版之际

2012年9月,聘请顾问和特邀编辑(右前为李其常,左前为韩维新)


2012年9月,首次《德州市志》编务会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日子里,历经6年编纂的《德州市志(1986-2011)》付梓。这是记载德州发展历程的一件大事、喜事。
  新修《德州市志》断限内的1986-2011年,是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历届市委(地委)市政府(行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市志客观翔实记载了德州人民的奋斗历程、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回望整个修志工作,收获颇多,感慨颇多。新中国成立后,德州市编纂过两部地市级综合志书,一部是1992年出版发行的《德州地区志(1840-1985)》,再就是新编的《德州市志(1986-2011)》。《德州市志(1986-2011)》编修一波三折,经历2002年、2009年和2012年3次启动,历经艰难,才终于修成,即将发挥其存史、资治、教化的功用。

  第三次启动编纂时,已落后于全省二轮修志的整体进度。 2012年4月,市政府召开第三次市志编修工作动员会,并以会代训,邀请省修志专家进行辅导。市直各单位再次组织人员撰写本单位、本系统的分志资料稿。大家重任在肩,唯恐拖了全省修志工作的后腿,辜负了使命和重托。
  当时,面对局面落后、人手缺乏的状况,我们确立了“开门修志”、乘势借力的修志理念。研究决定,聘请徐洪岭(市史志办公室原主任、《德州地区志(1840-1985)》主编)、刘承智(市文联原主席、《夏津县志(1840-1985)》主编)、王笃银(方志出版社特聘编审)、季桂起(德州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担任顾问。聘请翟京德(市史志办公室原主任、《德州市志(1840-1990)》主编)、王德河(夏津县史志办公室原主任、《夏津县志(1840-1985)》执行主编)、王玉玺(市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德州市组织史》副主编)、韩维新(平原县史志办公室原主任、《平原县志(1986-2008)》主编)为特邀编辑,参与执笔撰写,并大胆委以重任,担任副主编。这些老同志都是全市编史修志的行家里手,勤奋敬业,甘于奉献,成为志书编纂的中坚力量。
  这次志书的编纂,资料征集和初稿编写同步进行。大家分工明确,合作密切,确立了编辑对副主编、副主编对主编的逐级负责制,各负其责。郑琳、李文、马淑华、陈庆明、刘振、韩红秀、孔祥龙等编辑作为联络员,负责分类联络若干单位,督促资料稿编写。他们攻坚克难,不厌其烦,做到资料上得来、用得上,为确保志书质量奠定了基础。
  初稿编写阶段,把36编分为6部分,由各主编均担。到2014年下半年,初稿基本完成,次年初,根据编写进度和工作实际,按照分工,执行副主编王德河和翟京德分别负责1-18编和19-36编合编修改。韩维新负责人物资料征集撰稿,并对政治类编章调整修订。王玉玺负责大事记和有关机构人员资料的核补。主编通览全书、谋篇布局、整理图片资料等。整个编写工作有条不紊,循序进行。统编成型,大家交叉审阅,然后再行修改,统一规范,统一风格。其间,对大事记、人物和图片资料进行专题公开征集,以期全面完整。至2017年底,统编通改六易其稿,编章修改不计其数,人物、图片几经筛选斟酌。 2018年7月,印发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8月21日,由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组织的《德州市志(1986-2011)》评审会议召开,会后,结合专家的建议和部门反馈的意见,集中时间,精心补充修订,书稿日臻完善。10月,根据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批复意见和方志出版社审读意见,加班加点,精雕细琢,特别对数据图表,梳理核对,以求统一无误,唯恐留下遗憾。 11月,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出版。
  整个志书编纂过程中,全体人员坚守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的目标,志存高远,同心同德,心无旁骛,不遗余力,埋头苦干,秉笔著史。尤其几位特邀副主编,虽年事已高,依然宵衣旰食,不用扬鞭自奋蹄,令人感佩!

  志书的编纂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市志框架结构,初期参考了外地的篇目,听取了省史志办公室基层志指导处的意见,经数次修改调整,编写过程又不断完善,直到定稿方终止。
  志体部分以编为单元,编下设章、节、目。整部志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诸体并用。前置概述、大事记统冠全书,后缀附录以佐证史实。主体以志为主,坚持横排门类竖写始末,图表穿插其中。
  全书分上中下3册,总计260余万字,图片400多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尤其是创设了“引黄工程”等专记,浓墨重彩地把最具地方特色的事物记载下来,凸显德州特色。
  省级评审会对志稿给予了较高评价,专家们赞叹“这才是行家修的志书”。方志出版社评价“分类科学,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文字流畅,编排规范,是众多的地方志书中不多见的佳作”。

  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自2012年至2017年,历届编委会都是市委书记担任名誉主任,市长任主任,分管的副市长等为副主任,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编委会对修志给予强有力的领导和大力支持,过问进度,解决困难。
  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离开德州数年仍关心修志工作,写信给我们提出指导意见。市(地)委原书记马仲才、莫振奎、雷建国及原市长孙永春等,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关心和支持。市委原书记吴翠云主动听取汇报提出意见要求,调任之时,还特意叮嘱要时间服从质量,把志书编好。市委书记陈勇关心修志工作,审阅部分内容并作序。市长陈飞大力支持,凡属修志工作需要一路绿灯。省史志办公室原主任刘秋增欣然作序,体现自始至终的关怀和信任。省史志办公室主任刘爱军,两次到德州调研指导修志工作。编委会委员、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郑玉宽,在整个编纂过程中,主动组织协调,确保了各个环节通畅。
  志书的基础资料来源于全市180多个单位,动员会之后,各单位迅速行动,积极支持配合。各单位撰稿人员达300余人,他们认真负责,不辞辛苦,查档调访,悉心编写资料,报审之后多半返回修改补充,直至符合要求。其贡献不可遗忘,故将148名主要供稿者姓名刊登于书中。
  这几年,聘请的4位顾问起到重要作用。刘承智、徐洪岭自开始即参与其中,生前病重期间,还念念不忘询问情况。王笃银提前介入,提出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季桂起两次审阅志稿。还有参与评审的省史志系统7位专家和方志出版社的三级编审,对德州市志稿格外重视,审读认真严格,把好了最后一道关口。可以说,《德州市志(1986-2011)》的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修志千秋事,得失寸心知。修志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2012年开始,我们坚持“加强队伍建设,突出主体业务,创新史志成果”发展战略,秉持“开门修志、快乐修志”理念,由“一本书主义”发展到地方志、综合年鉴、地情网站、方志馆、地域文化研究“五业并举”。期刊、地情丛书、旧志、年鉴等成果连续不断推出,丰富了史志资料,促进了市志编纂。
  这期间,还编辑了40万字的《德州大事记(1840-2015)》,集170余年大事于一帙,2016年出版,反响良好。
  “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历史赋予我们使命,给予我们奉献社会的机会。大家兢兢业业,乐此不疲,欣欣然而自豪!六度寒暑,三卷志书,一番心血,倘能裨益当代,启迪后来,当不枉初心!
  在志书出版之际,谨向关心支持修志事业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同仁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系德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德州市志》主编)
□李其常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志存高远 秉笔著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