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81012期 >> 第02版:柳湖
从自行车到轿车
□刘兴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40年,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小苗在沃土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硕果累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物质文化生活,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里,仅说说我家交通工具的巨大变化。
  我家在临邑县德平镇一个小村庄,祖辈都是农民,父亲曾在部队当过卫生兵,复员回家一边种地一边开诊所。后来,我家和对门邻居合伙买了一头小毛驴,由两家轮流喂养,农忙时用于拉车耕地,农闲时骑上赶集上店走亲戚。再后来,为方便运粪推庄稼,花几十元买了一辆旧的独轮胶胎小推车,不仅方便种自留地,还方便赶集上店卖粮食,或推着我母亲走亲访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家人渴望解决交通工具问题,特别是父亲外出看病更需要。父母种了两年棉花,攒了170多元钱,步行到宁津县柴胡店百货分公司买了一辆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这是我们村有史以来第一辆自行车。车子骑回家后,父老乡亲闻讯,纷纷来家观看这稀罕玩意。这辆自行车,为父亲出诊抢救危重病人节省了时间。
  后来,父亲调到县中医院负责药房工作,这时我也中医出徒在农村卫生所当了医生。父亲给我写信说这辆自行车归我使用,收到信我高兴得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背上干粮步行60多华里,中午赶到县城父亲工作的单位,次日骑车返回德平。
  这辆自行车陪伴我20年之久,无论是出诊看病、巡回医疗,还是批药、买粮、驮煤,成了离不开的唯一交通工具。当年,农村土路又窄、蒺藜又多,车胎经常被扎破,我便学会了修车技术。每次外出,都把小打气筒、木锉、胶水和修车工具放在车搭里,如果路上发生故障就自己修理。特别是遇到雨季水涝,到外村送医送药就得趟水,经常是好路人骑车,遇水“车骑人”。
  再后来,我调到县卫生局从事文秘工作。 1978年春,党组织派我到德州地委党校理论宣传干部学习半年,我便把自行车送回老家,由妻子使用。生产队上知道我家有自行车,便常派我妻子去公社办事、去县种子站买种子,每次给记一个劳动工日工分,还发给2元钱餐费。1979年母亲在家突然病逝,我在县城接到电话时已无公交车,便骑上自行车60里路两个小时就到了家,简单处理完丧事,骑车回县城上班。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劲吹,祖国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迅速改变了每个家庭的生存环境和物质条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5年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我办理了全家“农转非”手续。 1990年前后,3个儿子先后大中专毕业回到县城,在机关事业单位参加了工作,并成家立业。 3个儿媳都在医院工作。为上下班方便,我们全家先后买了7辆自行车,随后又买了两辆摩托车。 2010年后,两个孙女和一个孙子大学毕业先后就业,不久买了6辆电动车,后来孙子为了健身,买了变速车,我们全家12口人一人一辆出行工具。
  2005年,二儿子购置了我们家第一辆桑塔纳轿车。 2010年后,大儿子、孙子又买了一汽大众、东风标致两辆轿车。 3个儿子和孙子、孙女都考取了驾照,购置了带车库的4套楼房。
  我和老伴做梦都没想到,古稀之年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坐着孙子孙女开的私家车到外地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我还乘坐飞机赴韩国、泰国旅游……展望未来,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美好!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自行车到轿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