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70505期 >> 第04版:往 事
作为平原名士,晚清、民国时期,李润深在济南府、泰安府以及黄河以北各州县,颇有声望,笔者多次回乡采访,搜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
光绪拔贡李润深轶事

滋甫公李润深像


李润深撰书的对联


1982年笔者在外祖家全家合影。第二排中间为外祖父、外祖母


1901年秋,李润深写的“通德号”匾(复制品)


1898年,泰安樱桃园李润深写的“鉴我泉”碑


李润深所作的山水扇面


山东巡抚、学政赠给李润深祖母的“天鉴贞心”匾


晚清泰安府的南北主街道


李润深所用的堂屋中的方桌


  李润深(1867-1937),字滋甫,光绪乙酉科(1885)拔贡,平原县官道张村人。曾任泰安府训导,赏戴蓝翎直隶州用候选知县,高唐统领衙门幕僚(师爷),系笔者外高祖父。他天资聪颖,品行优异,文武双全,才华横溢,精通书法、中医、文史,晚年编修《平原县志》。作为平原名士,晚清、民国时期,李润深在济南府、泰安府、高唐州,特别是黄河以北各州县,颇有声望。
  关于李润深的故事,曾在平原长期流传。直到上世纪80年代,许多老人还能讲“官道张小拔贡”的故事。为创作“平原东南乡”系列长篇小说,笔者多次回乡采访,搜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书香望族中的翘楚
  据老人讲,李氏家族是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于平原东南乡官道张村,世代为耕读之家、书香门第。明清之际,家族人才济济,曾一年中考出一文一武两个举人。由于家族中不断有人考取功名做官,加之七代行医,老李家门庭显赫,家道丰裕,闻名遐迩。据说,清代除夕,出平原县城向东南望,可见天角被灯笼映红,人们都说,那里就是官道张老李家的府邸!
  由于老李家是声名显赫的望族,明清几乎历任平原知县上任之初,都要先到李府拜会,以争取老李家的支持。李鸿章在鲁西北剿捻时,也曾到李府拜访,并题赠了一副对联。据族中老人李炳友回忆,他从小就记得官道张老李家的南北两大院,南院二层青砖楼,正中大门楼上,悬着清代山东巡抚、学政赐给的大匾“天鉴贞心”;下方是一个“书香门第”匾。
  解放后,族谱被不肖子孙毁坏。经查《平原县志》,笔者梳理出该家族自嘉庆年间以来的家族谱系:李润深的曾祖父名叫李方,嘉庆间人,附贡生,20多岁去世。其妻张氏为望族之女,守寡60余年,寿84岁。县志载,张氏“教督孤子,慈严并至,持家勤俭”,李氏家族因而“书香绵延,田产日增”。咸丰二年(1852),济南知府赠其“守正不移”匾。李润深祖父李文元,30多岁去世。其妻沙氏。育有二子,长子李鸿林(更名为李华堂),附贡生;次子李雁林(更名李振堂),武庠生。李沙氏孝老育幼,不惮劳苦。县志载:“沙氏,年三十一岁守志……东抚陈、学政汪,题准旌表‘天鉴贞心’,入节孝祠。”李润深之父李华堂,精通中医、书画、文史,为人谦和、大度、仁厚、淡泊。民国续修《平原县志》称其“天资聪敏,性孝友,读书务求详解,素精医术,善丹青,尤长于山水,生平不作诳语。”华堂公育有四子三女,李润深为其长子。
  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北伐、捻军起事,德州境内战事频仍。太平军逼近平原时,为保住财产,拔贡的祖母李沙氏曾率家人用独轮车推着银子秘密倒入村内井中。躲过灾难后,老太太又亲自监督,率仆从将井中银子捞出,然后一车一车地推回家。太平军之后,捻军继起,平原受兵祸尤烈。当时老李家又紧急埋藏了4缸银子。但由于华堂公宅心仁厚,没防备下人,后来银子多数被人偷走了。
  经过两次大战乱,老李家元气大伤。时隔数年,家人开始找寻银子。在发动下人到处挖找后,一无所获。李沙氏坐在门槛上伤心地哭泣。时年6岁的李润深走上前安慰老人:“奶奶,您哭什么呀? ”老人说:“孩子,咱家的银子‘走’了,老李家要败了! ”李润深说:“我去找找。 ”老太太说:“这么多大人都找不到,你一个6岁的孩子,哪能找到呢? ”他说:“我试试看。”便扛了一个小头,走到墙根底下,只刨了几下,就找出一缸银子。阖家为之惊叹!老太太一把搂住宝贝孙子,激动地说:“孩子,看来你是老李家的贵人啊,咱老李家家道振兴,以后就靠你了! ”
  李润深没有辜负家族厚望,年仅18岁就“明经及第”,考取了号称“五贡之首”的拔贡。当时,依靠找到的这缸银子,老李家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由于祖上英才辈出,少年李润深资质超群、课业勤勉,很快崭露头角。光绪乙酉(1885)年,经山东学政严格考查,李润深被荐为拔贡,从济南府选送京城面试,当时他年仅18岁。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作为“五贡”之一的拔贡,当时是各种贡监生中素质最高、最受朝野重视者,号称“五贡之首”。由于拔贡12年拔一次,且每州、县只选1名,所以前人说:“举人无数,拔贡有数”,称拔贡为“小状元”。考选拔贡时,但凡世家大族优秀子弟,莫不摩拳擦掌,放手一搏。据载,考选拔贡,相貌不佳者无缘参选。参选者越年轻越受重视,而且要求“面白、无须”。有些老秀才不甘心,竭力修饰容貌,甚至忍痛一根根地拔掉胡须。故而当时盛传一首《拔胡诗》:“未拔贡兮先拔胡,贡未拔兮胡已无;早知拔胡不拔贡,不如不贡不拔胡。 ”说的是拔掉了胡子,仍考不上拔贡的尴尬。由此可见拔贡功名的珍贵。李润深晚年时,后人不明白“拔贡”是什么功名,曾就此问他,李润深笑道:“反正给个县太爷也不换! ”
  查阅资料得知,在德州地区,只有明代临邑大书法家邢侗于18岁考上拔贡。但明代拔贡是每3年一考,难度比清代要小得多。可见,滋甫公如此年轻就考取拔贡,实在很了不起。当时,在黄河以北各州县,李润深都是鼎鼎有名——几乎无人不知平原县出了个“小拔贡”。据老人讲,当时滋甫公从京城荣归故里,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挂彩。入平原境后,换乘大轿。在经过县城东颜家寨的长街时,全县前来的围观者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大轿从早晨一直走到中午,才走出那道长街。
岱下“文化沙龙”中的名人
  李润深以小小年纪考取拔贡,当时深受重视。他的第一个职务,是泰安府训导。由于其德行优异、学问深粹、书法出众,在泰安府享有很高的声望。泰山是天下名山,也是海内名流常来登临、游览之地。李润深作为泰安官员,书法造诣精深,深受名流推重,凡得到他书法的人,都视若珍品,倍加珍惜。李润深精通楷、草、隶、篆各类书体,尤以颜体楷书、行书见长。晚清民国时期,泰安府、济南府、高唐州、平原县等地的商号牌匾,县衙、府衙的匾额、对联,景点碑刻,功名之家的碑铭等,不少出自其手。惜乎因迭经战乱、运动,作品流传下来的极少。迄今所留,大概唯有平原百年老字号“通德号”匾。
  前些年,平原发现了李润深写的一块碑,有人因此致信国学大师任继愈。任继愈回了亲笔信,呼吁对李润深的书法进行保护。2003年正月,“通德号”第四代传人任万平进京看望任继愈先生。交谈中,任万平就题写“通德号”牌匾的李润深的情况,向伯父任继愈请教。任继愈说:“李润深是清光绪拔贡,其家族是平原望族。李润深在晚清、民国很有声望,是我县一位有名的书法家,经常给有名的大商号题写牌匾,我年轻时见过他写的不少碑。他的字很受人的珍惜,‘通德号’牌匾非常珍贵,你们一定要妥善保存,代代相传……”
  前几年,胶东一位收藏家淘到了李润深写的一副对联:“绛云在霄丹凤绚彩;甘露被野嘉禾遂生。 ”该对联已在百年以上,依然光彩如新,可见受赠者对其是何等珍爱!鉴评师评价此联:“用笔清秀,结字平和,气息文雅,功力深厚,是有馆阁气息的行书。 ”
  如今在泰安樱桃园景区,存有李润深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题写的一块“鉴我泉”碑碣。书法苍劲妍美,功力深厚,备受游人推崇。清末民初,泰安傲徕峰下的樱桃园山庄是社会名流雅集之所。据泰山学者周郢先生所撰《占绝名山是此村——泰山樱桃园山庄史述》一文所述:当时的樱桃园,由泰安府署兵科吏鲁泮藻带子孙历经30年苦心营建,“遂为岱下名胜第一”。其鲁氏别墅依山临河,景致清幽,下院开凿一池,名“鉴我泉”,由泰安训导李润深正书方碣。南墙亦嵌一碣,题曰“翠落庭阴”,南阳名士王钧隶书。北院建堂庭4间,庭前松柏石几,可倚可凭;堂内卷轴满壁,鼎鼐罗列。樱桃园缔构伊始,“诗客骚人咸乐趋焉”。民国王连儒《泰山游览志》称:“樱桃园……竹树茂美,果物丰盈,居然名园。”樱桃园主人“风流儒雅,纳交多文学士……一时名流硕彦觞咏其间”,樱桃园遂成岱下“文化沙龙”。据载,当时樱桃园雅集的名人有:赵正印(泰安解元)、周彤桂(历城举人)、侯芳苞(泰安岁贡)、牛尔裕(双山知县)、张文枫(成都知县)、黄经藻(福建拔贡,汶上知县)、李润深(平原拔贡,泰安训导)、赵尔萃(铁岭进士,夏津知县)、葛延瑛(泰安举人)、王锡麟(莱芜、新泰、泰安等县知县)、贾鹤斋(泰安贡生)、张凤翙(泰安岁贡)、赵步瀛(泰安贡生)、汪珊树(泰安廩贡)、高骏声(历城贡生)、周学渊(光绪进士,山东候补道员)、缪润绂(奉天进士,临清知州)、张百城(省图书馆坐办)、周树桢(安丘拔贡)、徐金铭(历城进士)、范家祜(候补知县),其他则有杨致青、章寿山、郑自重、张仲芳、范慕韩、范秋门、张澄清、叶杏园、张仲芳、张云湄、刘瑞符等,诸人或为硕儒,或为诗家,或为官吏。从中不难看出李润深在泰安的交游之广。当时李润深与樱桃园主人鲁氏家族交谊深厚,同时作为泰安官员,他努力尽地主之谊,与四方文彦硕儒觞咏唱和,题赠交流,堪称岱下樱桃园“文化沙龙”中的名人。
韩复榘尊敬的“贵宾”
  上世纪30年代初的一天,泉城济南某公园内,丝竹盈耳,名流毕至,国民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正大摆筵席,欢迎来自平原的名士、晚清拔贡李润深。他叫手下将李老先生恭恭敬敬请到上座。原来,韩复榘要娶妾,需找一位书法好的人写对联。其拜把子兄弟、平原县长曹梦九向韩主席推荐了李润深。当时,军阀混战,日寇侵占东北,民心扰扰,企盼太平。于是席间,有人提议让李老先生当场写一幅书法“天下太平”。李润深当仁不让,挥笔在绫绢上龙飞凤舞写下“天下大平”4个大字,当众悬挂起来。众人正要拍手叫好,一看却目瞪口呆。在座的曹梦九暗想,拔贡一生谨慎,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莫非老爷子今天要当众露一手?便叫属下去问问,属下一溜小跑,来到李润深案前,恭敬地俯身在拔贡耳边小声提示:“老爷子,您看您写的‘太’字是不是落下一个点儿了? ”李润深捋着胡子大笑:“没关系,找块棉花球来!”须臾,棉球送来,李润深将棉球蘸满墨汁,掷向数丈外的“天下大平”,不偏不倚,恰投在“大”字左下方,立刻变成一个“太”字。全场掌声雷动,叫好声不断。李润深先生的大名一夜间传遍济南城。商家闻知,找其写匾的络绎不绝。
  李润深写的婚联,韩复榘十分满意,同时对其人品学识非常敬佩。于是想让拔贡留在济南,随时向其请教。为此,他特意将济南城东郊(今解放桥附近)的一处非常轩敞幽雅的老宅送给李润深,并赠以房契,盖着民国山东省政府的大印。李润深不乐城市喧嚣,就把宅子让给济南当地一户人家住,自己回了老家平原。直到去世,他也没去住过,更没收过一文租金。直到好多年后,笔者老姥爷李树田去省中医学院当教授,姥爷李炳灿去探望他,李树田就叫他“去咱老宅子那看看啥样了”。姥爷围着老宅转了一圈,看了看,住房者见了他,忙请他进宅,盛情款待,说:“少东家,您10多年也不来一次,也不收租金,我们很过意不去。您有什么吩咐的,请直言。 ”姥爷说:“没事,你们看哪儿坏了,修修就行了。 ”就这样,姥爷到去世,也没再去看这所老宅。文革期间,大舅担心老宅房契成为“阶级罪证”,将其扔在炕洞里烧了。从此,韩复榘所赠的济南老宅,也就归了他人。
  李润深晚年,求他题匾、写字、撰碑铭的人很多,他忙不过来。族中六弟李瀛深是一名秀才,字也极好,因而常代拔贡写字。民国时,李润深写1个大字,要价1块大洋。逢年过节,前来求写“福、禄、寿、禧”和对联的络绎不绝。有一位小脚老太太,走了好几里地来求字。李润深破例为她写了“福、寿”两个大字,只收她1块银洋,老太太欢喜不尽。
  据家族后人李炳华讲,民国时,张官店有一个大财主,家大业大势大,很爱脸面。当时他给儿子娶媳妇,找人写对联,许以重酬。先请了几位秀才写,秀才们提前几天就下功夫,写完送过去,财主看了,都不满意。闻听李润深的大名后,派骡马轿车来请。李润深到他家,只见人来人往,喧声鼎沸,就对主家说:“给我找个清净地方,别来打扰。”下人给他找了个别院,奉上好饭好茶即退出。李润深吃罢饭,喝完茶,就上炕歇息,似乎忘了写对联的事,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财主派人来问:“对子写好了没有?”下人回道:“一个字儿还没写呢。”财主急得直跺脚,说都啥时候了,这么多房间用,现写哪来得及!李润深闻听笑道:“来得及,现在就写,笔墨伺候! ”于是有人裁纸,有人研墨。只见李润深两手各执一支笔,不假思索,左右开弓,双管齐下,龙飞凤舞,片刻数纸,一会儿就写完了上百副对联。这上百副对联,文辞书法俱佳,流畅妍美,神采飞扬,令在场宾客们目瞪口呆。财主大为满意,赞叹不已。李润深也在当地声名大噪。
  李润深的书法,不但备受上层人士的推崇,而且深受民间百姓喜爱。据李炳华回忆,上世纪70年代,平原有一位擅长书法的老教师李××,很有声望,县里不少单位请其题写门牌。有一次,李炳华去卫生院看病,听人们正在纷纷称赞李老师的字。然而,有一位来自闫庄、年近八旬的老人闻听大不以为然,当众反驳:“李××那字,依我看,比起官道张李润深的字差远了。以前平原商号、县衙的匾额,都是李润深写的。人家拔贡那字,有骨有肉,有劲有神,那才真叫好字! ”
曹梦九推崇的道德君子
  1932年10月,民国传奇人物、莫言电视剧《红高粱》中县长朱豪三的原型——曹梦九,受命署理平原县长。曹梦九私塾出身,后投身军旅,他娴于军政,勤政爱民,铁面无私。平原廪生李新斋誉之为“吏不敢贿,民不忍欺”。曹县长上任之初,淫雨成灾,土匪遍地。他夙夜勤劳,除民疾苦,短期内就使得平原气象一新,赢得了全县百姓的爱戴——被称为“曹青天”,后被评为“山东模范县长”。
  曹梦九非常敬重儒家饱学之士。初到平原,即遍访绅耆。在了解到李润深的德行学识后,对其非常敬仰。他专门制了一块“道德君子”大匾,赠给李润深。当时,赠匾仪式十分隆重:曹县长从县衙出发,拉了8大车炮仗,沿官道拉起长绳,悬挂着边走边放。部下抬着搭着红绸的大匾,迈着正步,鼓乐伴奏,走了近10公里,将匾送到李宅悬挂。鞭炮挂在湾边老柳树上,整整又响了一个下午,碎纸屑都没过了脚面。此匾黑底金字,挂在老宅多年,解放后曾用做床板,后来制成了菜板。
  李润深为人宽仁大度,其事迹备受乡亲称道。有一年,麦收期间,拔贡家的麦子割完刚堆上场院,就遭一不轨之徒纵火,致使全部收成焚烧殆尽。乡邻闻讯,群起追堵歹徒。此人走投无路,窜入李公院内,由于无路可逃,只好钻入胡同,直奔拔贡居住的后宅。李润深闻声走出屋门,肃立阶前。歹徒见其仪态端庄,风度凛然,大惧,跪倒在阶下。李润深不但没把他交给官府,反为其指出一条小路,放其逃生。此人从此幡然悔改,改恶向善。另一件事,是处理田地纠纷。拔贡有一地邻,性贪吝,屡次把田地界碑悄悄往拔贡这边田里移动,以渐进的方式增加自家耕地面积。为此,老李家不少人愤愤不平,欲找其讨个说法。李润深不许,反令家人主动把界碑向自家地里移了一大截。其地邻知晓后,非常惭愧,后主动将界碑复归原处。从此两家和睦相处。
  李润深为人安贫乐道,平时非常朴素、节俭。他住的老宅是两间青砖小屋,兄弟分家时,他就把宅子让给守寡的弟媳,自己花钱又买了一处宅子,地方非常狭小,3间小北屋,他住东里间。正中堂屋里,李润深自题“室大如斗”4个大字,自嘲且坦然。古时大官往往以“金印大如斗”夸示,但拔贡以简朴为荣,晚年愈加淡泊,将书斋命名为“澹然斋”。他在院内影壁边柱子上写有一副对联,家人只记得上联是“勤俭持家承祖训”。据老人们回忆,拔贡走在街上,哪怕见到一根柴禾棍,也要弯腰捡起来。
  拔贡素重礼仪。平时出门,都是步行出村1里多地后上车;进村前1里多地就下车步行。不仅如此,无论去哪个村诊病,也都步行进、出村,以示恭敬。他对子孙说:“祖宗、前辈都在地下看着我们呢,怎可在其头顶上装大! ”
  据老人讲,拔贡为人非常文明,一辈子不会骂人。他嘴里最严厉的一句话是“可恶”。如果有谁听到他这句话,就等于是挨他的骂了。民国时期,西风东渐。有一次,他的二子李树田从省城济南回来,穿戴非常时髦:戴着圆顶礼帽、墨镜,穿着风衣,拄着文明棍,派头十足。拔贡见他如此浮华,甚是不悦,说了一句“可恶”,吓得李树田赶紧把衣服换了下来。
  曹梦九在平原期间,将杂团土匪收拾干净,百姓安居乐业,平原成了“全省模范县”。考虑到平原自道光年间以来县志一直缺略,他便决定续修《平原县志》。鉴于拔贡李润深德高望重,就请其协助编修。李润深对续修志一事高度重视,不顾年高体弱,全身心投入其中,很少回家。在李润深等几位耆老的精心修撰下,《平原县志》高质量地完成。这是拔贡李润深、县长曹梦九等对平原文化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
  曹梦九任平原县长期间,常去官道张登门拜访李润深,商讨治县之策。鉴于日寇逼近,他们十分忧虑,于是大力募捐抗战,积极训练民兵备战。但不久,1935年8月,曹梦九调任高密县长。李润深本来给3个儿子一人留了一处大药堂,随着日寇逼近,在拔贡的影响下,其三子李树梅弃医从军,投身抗战,成为国民党第四十师供需处长、少将,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九死一生。
  1937年10月,日寇攻占平原。李润深忧愤成疾,卧床不起。去世前,还在病榻上对子女吟诵陆游的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拔贡的去世,当时震动四里八乡。许多村庄的老百姓都自发赶到官道张,为这位杰出的乡贤送行。
  民国时期,平原土匪多如牛毛。曹梦九大力剿匪的同时,下令保护平原士绅,为其宅悬挂灯笼。土匪敢冒犯者,从重惩处。李润深在世时,土匪对老李家丝毫不敢觊觎。拔贡一去世,日本鬼子一来,平原东南乡的土匪就蠢蠢欲动,抢劫了老李家。据老人回忆,当时土匪打得门板如同筛子眼。老姥爷李树田吓得爬到桌子底下。土匪乱翻了一通,大失所望。他们想不到闻名遐迩的拔贡家,竟是个空架子。原来此前,拔贡为响应曹县长治县,救济灾民、训练抗日民兵……曾屡屡捐资,家中早已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李润深去世后,葬于村西洪沟河西面的李家墓地,那里的松林遮天蔽日。拔贡坟墓很高大,起了3个大碹。解放后,墓地被激进的造反派毁坏,松林被砍伐净尽。关于拔贡的下葬,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当时从南方来了一个会看风水的人,他一看拔贡的葬处,就很震惊。认为这里是9条小路交叉之处,风水上是“九龙争珠”之地,后世必出大贵之人。出于嫉妒,下葬时,他指挥人在墓穴正中心向下挖了一锹,挖出一个黑色圆球。他拿着那个圆球就走了。人们说,那个球就是“九龙争珠”的那个“珠”,老李家的风水从此就毁了。
  如今,拔贡李润深逝世已整整80年了。80年后的今天,早已换了人间。笔者撰写此文,深切怀念先贤,同时勉励广大有志青年向先贤学习,努力为国为民作出更大贡献!
  □孙玉海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光绪拔贡李润深轶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往 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