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70414期 >> 第03版:往事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探索、进步的媒体,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德州报纸、电台、电视台的历史沿革

《德州日报》创刊庆祝会


1988年11月1日,《德州日报》创刊


《德州日报》创刊10周年合影


1986年,德州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


图中的第一排房子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电台所在地


1987年12月1日,德州电视台开播


德州电视台的第一台转播车


1946年7月1日,《德州时报》创刊


1960年3月9日的《德州报》


1950年,渤海区撤销,《渤海日报》同时停刊


  德州的报纸和电台起步较早,诞生于烽火年代,但发展并不快。 1946年6月11日德州解放后,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发展提速。
  第一张党报《德州时报》
  德州的第一张地方性报纸是《北鲁日报》,由德县师范讲习所所长李玉双和教导主任宋达民于1933年创办。社址在南门里路西,也就是目前的蓝天百脑汇附近。报纸四开四版,铅印,每期发行约1000份,稿件来源主要是通过收音机记录国民党电台广播,头版头条一般从国民党官方报纸转载。报纸设《柳湖》《南风》文艺副刊。《柳湖》由师范教师刘梦霖编辑,《南风》由中共地下党员、敖仓小学校长王力全编辑,他曾利用这个阵地,以诗歌、散文等形式,进行革命宣传。
  1946年7月1日,《德州时报》创刊,这是德州历史上第一张党报。证号为渤海邮政分局新闻报纸类登记第103号。它四开四版,三日刊,石印,每期发行千余份,实行总编辑负责制。受战局影响,这张报纸于当年10月31日停刊,总共出版41期。在停刊词中写道:“兹因渤海日报已能及时发行,德市本报奉命与渤海日报合并,以节约人力物力,支援自卫战争。 ”时报的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报道了德州市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人民代表选举大会的召开、德州市行政委员会的成立、军调处第十三小组在德州的情况等。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德州市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形成,报纸的宣传作用日益凸显。为适应形势需求,经山东省委批准并登记后,1956年5月26日,《德州市报》创刊。最初为周报,每期四开四版,周六出版。 1957年2月16日,从第40期后,改为八开二版,三日刊,每份定价为1分5厘。同年12月25日又恢复为四开四版。创刊初期,实行社长负责制,1958年后,实行总编辑负责制。
  1959年1月1日,《德州市报》更名为《德州报》。 1961年,由于“大跃进”造成的损失和自然灾害的袭击,德州市经济状况非常困难,德州市委向省委提交了关于停办《德州报》的申请,1962年6月21日停办。前后历时6年,出版了755期。
  与《德州报》同时停刊的,还有德州市广播站主办的《德州广播》。这张报纸于1961年2月创刊,为周报,八开四版,以介绍本市、省和中央的广播节目为主,也刊登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重要新闻。每期发行1000份,总共出版了62期。
  1980年,经省委宣传部同意,并报经中宣部批准,德州市委决定复刊《德州报》,使用创刊时的名字《德州市报》。当年8月24日开始试刊,10月3日正式出刊,承前序号第756期,舒同题写报名,实行总编辑负责制。当年为周刊,周五出版,第二年改为周二刊,周三、周六出版。《德州市报》是经中宣部批准复刊的全国50家县市报纸之一,山东省报纸登记证第016号。
  1988年6月29日,因德州地委创办的《德州日报》即将试刊,《德州市报》再次宣布停刊,前后总共出报1542期。
  1988年11月1日,《德州日报》创刊。由创刊时只有1张四开小报,发展到今天拥有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德州新闻网、德州手机报和日报内参等多个舆论阵地,每期发行量由不足3万份发展到今天的十几万份。
  电台最早只是收音站
  德州电台的起步很早,可上溯到1937年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宣传队收音站。那时候条件极为艰苦,只有1部三管干电池直流收音机,临时架起5米多高的天线。收音站的主要任务是抄收陕北广播电台播发的抗日新闻,印发传单,开展敌后抗日宣传活动。
  德州解放后,当时报纸很少,且传递速度慢,农村也没有更多宣传工具。为宣传党的政策、路线,建设广播收音站被提上日程。 1947年,夏津县武装委员会在其驻地戴庄,建立起全区第一个广播收音站。 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广播收音站的决定》,同年8月,山东分局宣传部发出《关于建立全省广播收音网的通知》。根据上级指示,德州专区广播收音站于1951年建立,设在地委宣传部,隶属宣传部领导,业务上受省广播电台指导,于荣光任收音员。到1952年,收音站发展到205处,形成了由专区站、县市站、机关站、区站和合作社站组成的城乡广播收音网。在当时宣传方式还很少的情况下,收音站将国家和省的政策、决议及重要新闻及时传达到各地,有力配合了当时的土地革命、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爱国增产运动等工作的开展,在活跃文化生活、宣传科学知识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据一份1952年下半年工作总结,“在9月1日至5日的一次物资交流会上,收音站开展了广播宣传活动,受教育者达11万人次”。
  在广播站的基础上,德州有线广播网逐步发展起来。1952年7月,德州市广播收音站改为德州市有线广播站,播音呼号为“德州市有线广播站”。到1965年,当时德州地区的13个县市全部建立了广播站。有线广播网络的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55年以前,当时的有线广播没有专线,借用电话线,在1967年的时候达到高峰,占到县至公社信号的84.8%。德州的有线广播专用线架设是从1956年开始的,之后迅速发展,到1979年,全部实现了与电话线的分离。在有线广播的建设中,几度掀起全民大办广播的热潮,创造性地提出了“谁建设,谁投资,归谁所有,归谁使用管理维护的原则”,最高时候,全德州地区9426个生产大队,有9160个开通了广播,开通率达到97.2%;有农户1072941户,喇叭入户率达82.9%。
  德州的无线广播主要包括转播台、调频台和县里建立的调频台。德州转播台于1970年5月开始兴建,建台经费省里投21.08万元,地方投10万元,从原农科所、大东关生产队、邹李庄生产队划拨征用土地59.855亩。 1972年8月26日,经中共德州地委批准,定名为德州转播台,主要转播省里的节目。覆盖面积1144平方公里。德州调频台于1984年正式使用,是中央广播事业局820调频广播南线的一个中继站,担负着中央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信号的传送任务。为改变部分县边远乡镇收转信号困难的问题,经省厅批准,1985年,先后有乐陵、平原、庆云3个县建立了调频台,发射功率均为50瓦。
  1986年12月30日,德州人民广播电台举行开播典礼,位置在德城区先锋里30号,这是全省县级市第一个调频立体声广播电台。发射塔高48.6米,覆盖半径20公里,以录播和转播形式为主。
  齐河出现了德州第一台电视机
  1967年,齐河县广播站购买了1台上海产9英寸黑白电视机,这是德州最早的1台电视机。 1969年,山东电视台开始对全省播出,为德州电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70年,德州地区广播事业管理局成立,1972年,德州13个县市都有了电视机。
  由于德州离省台远,信号弱,即使架设天线,效果也很差,为解决看电视难的问题,德州地区广播事业管理局于1972年提报了“关于在德州市建立小型电视差转台的请示报告”。 1973年10月1日,德州电视差转台建成开播,有50瓦黑白差转机1部,每星期周三到周日,转播省电视台的节目,服务半径5至6公里,初步改善了德州的电视收看效果。
  差转台的建立,使德州电视机数量迅速增加,1976年达到了160部,带动了电视机市场。1980年5月1日,德州电视差转台增设彩色发射机1部,开始转播彩色节目,服务半径增加到19公里。当年10月,德州电视差转台被命名为德州电视转播台,为德州地区广播事业管理局下属单位。 1982年11月,德州电视转播台增加彩色电视发射机,开始转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至此,德州电视转播台具备了同时转播两套彩色电视节目的能力。当时,彩电还没普及,聪明的德州人就在黑白电视机的屏幕上贴张“三色膜”,就有了看彩电的感觉。
  1984年5月,德州地区广播事业管理局改为德州地区广播电视处。
  1984年9月19日,德州广播电视综合发射塔建成,塔高142.27米,由中央广播电视部天线队施工,可安装5套电视、两套调频及微波的全部收发天线。 1985年,广播电视发射中心机房楼落成,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7个机房,可容纳4套调频、5套电视、4路微波首站和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全部机器设备。年底,德州电视转播台迁入发射中心工作。当年12月30日上午,从济南到德州,全长150公里的电视专用微波干线开通典礼和剪彩仪式分别在地区电影公司礼堂和广电发射中心举行,地委书记王殿臣、省广电厅总编辑孟宪荣等领导参加了活动。 1985年年底,德州已经有电视机18.81万台,其中彩电2.1万台,电视村达178个。临邑县小董家村,全村166户,购买电视机的达160户。
  1986年,德州第一座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转播中央电视台信号源的问题。
  1987年12月1日,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德州电视台开播,德州地区广播电视处也更名为德州地区广播电视局。仪式由时任德州地区行署副专员马荣珂主持,地委副书记吴振齐代表地委行署讲话,省广播电视厅厅长金钊、地委书记马仲才、专员赵林山剪彩。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报纸、电台、电视台的历史沿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