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1113期 >> 第08版:文化
一位老兵的版画情缘
□隋桂婷崔珠坤

《边疆大道》


《大破天险窗子洞》


《连队过侗寨》


《边境》


《娄山关》


  潘中亮,已故版画家,齐河县晏城镇柳官屯村人,生前为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贵州美协分会副主席,贵州国画院副院长。 1951年获全国年画创作一等奖。 1964年获总政文艺创作奖。 1980年被编入《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美术家辞典》。其作品《安错湖之滨》曾被选送到32个国家展出。《大破天险窗子洞》先后被全国10余家刊物选载。
  齐河档案馆馆藏的42幅潘中亮版画,运用现代版画手法,反映了军队的真实生活,用艺术谱写了一首军旅赞歌。
革命年代塑造军旅情怀
  1948年10月,潘中亮参加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文艺工作。随军渡江作战后参加淮海战役,后进军大西南。一路上行军作战,并从事军队宣传和报刊的撰文绘画工作,极为辛苦。解放贵州后,一直在军区从事文艺工作,以绘画为专业,为部队服务。
  潘中亮的作品中,《大破天险窗子洞》再现了解放军激烈战争场面;《连队过侗寨》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民一家的动人场景;《娄山关》描绘了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大破天险窗子洞》
在潘中亮的作品中,《大破天险窗子洞》是艺术表现力最高的作品之一。上世纪50年代初,贵州驻军对潜伏各地的土匪,进行了“铁壁合围”,一举剿灭了12股残匪。后来,贵州军区出版了散文特写集《剿匪一年》,真实地反映了贵州部队与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剿匪的事迹。其中一幅令人难忘的木刻就是《大破天险窗子洞》,刻画了人民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高尚品质。
  解放军战士用绳索吊着身子,从悬岩上凌空而下,扑向深藏于半山岩一处洞穴中的顽匪,怀抱机枪猛烈开火。山下的战士高搭云梯攀援而上,或掷手榴弹,或持枪射击。有的战士从悬岩垂到山洞旁,用话筒作政治攻势,让匪徒缴枪投降。一时间,弹光烈火,仿佛杀声震天、地动山摇。战士们奋不顾身的英武之姿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画面上。
  据考证,当年作战的实际情景,系现在郎岱边缘一处叫月亮洞的山崖。那里山林茂密,易守难攻。残匪据此险要,已顽抗月余之久。
心系家乡
  1980年,潘中亮转业到地方负责筹组贵州国画院,并担任副院长兼秘书长。他为人忠厚,善于团结各方面的画家,做了许多工作,为贵州国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后,艺术品市场进入活跃期。按他的功底和作品水平,他的画作肯定会有广阔的市场,然而他无意于此,将200多幅倾心之作,捐赠给家乡齐河,这显示了他的赤子真情。 2001年去世时,生活依然简朴。
  齐河县档案馆现收藏潘中亮作品92幅,其中国画44幅、书法6幅、版画42幅。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位老兵的版画情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