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留住乡愁,更要留住记忆
□孙玉海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一些古镇、老村、古树、古建筑、古墓、旧碑刻等富于文化内涵的景观、文物,亟需妥善保护和安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留得住乡愁”,说出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美好境界。对此,我市文化、史志、档案等部门高度重视,对全市的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摸底排查,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得力举措,成效显著,令人振奋。
  如今,在我市一些镇、村,为留住乡愁,人们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开始注意尽量保留古树、老井、旧牌楼等珍贵的人文景观,尽量把这些承载着乡愁的文化标志物保留下来,传给后人。还有不少地方,因实在没办法保留旧村落面貌,就采用拍照、录像的方式,将其变为资料永久留存;甚至采用编写镇志、村志等办法,将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永久保存下来。这些都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好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大力推广。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时不我待,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更是十万火急,不容坐视和懈怠。因为一旦麻痹松懈,就有可能“米成饭木成舟”,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如今,人们已深深意识到,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容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一块碑刻、一幢古建筑,保护起来较容易,但一个即将失传的旧手艺、旧艺术品种,挖掘、传承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而失传。另外,还要看到,保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遗产——“乡愁”的现实承载物相对容易,而保护看不见摸不着的历史文化记忆则十分不易。特别是存于各地村庄老人们心底的那些珍贵记忆,如对当地以前的历史、文化、事件、人物的回忆,以及他们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各种传说、故事等,如无人去搜集、整理,就可能造成历史文化上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因为这些老人目前多已进入风烛之年,随时可能离世,留给我们进行此项工作的时间实际上已经不多了。如不赶紧派人深入各村,抓紧抢救、整理老人们的记忆,抓紧搜集那些珍贵的名人轶事、地域旧事、故事传说,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就可能永远彻底地消失了。而这种损失,将是永久性的、无法弥补的。
  保存历史记忆,任务其实十分艰巨。当前,我们面临着人手严重不足、经费设备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等困难。做这件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需要一定的投入,比如购买摄像器材、相机、录音设备,安排采访员、记录员、整理员,并有条不紊地做好此后的核实、校对、遴选、编辑、成书、刻录光盘、馆藏保存等各项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保存记忆,比留住乡愁,更显紧迫、更显重要。乡愁,或许是暂时性的、简单化的、表面化的;而记忆,则是永恒的、丰富的、深刻的,是真正的有分量的历史文化“真金”。有鉴于此,建议我们的各级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的领导,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应本着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舍得拿出经费、拿出精力去做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力争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产。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留住乡愁,更要留住记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