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抗日战争中的衡水记忆



衡水抗日时期碉堡分布图。



  衡水,地处华北平原腹地。 70多年前,当日寇肆意践踏华北,万千衡水儿女奋起抗击、前赴后继,用热血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用生命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历史壮歌。
  这里,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诞生和发祥地,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反“五一大扫荡”斗争、回民支队阜城 “千顷洼反合围”战斗、反“六一一扫荡”斗争……一次次激烈战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迅速成长壮大,地方抗日武装蓬勃兴起,军民一心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率一一五师来到冀中,和吕正操等抗日将领开创了晋察冀边区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区党委、冀中行署、冀中军区等党领导的抗日机构和抗日团体,就诞生在衡水所属的安平县。
  此后不久,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一二九师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率东进纵队开赴冀南抗日前线,开辟了以南宫为中心包括38个县600万人口的冀南抗日根据地。
  在血与火的抗日斗争中,衡水人民和冀鲁边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并肩作战、同仇敌忾,共同谱写了一曲抗击日寇侵略的壮歌。抗战八年,分属于冀中和冀南的衡水军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成功粉碎了敌人的“五一大扫荡”“四二九大扫荡”等罪恶图谋,组织了 “衡水康庄伏击战”“千顷洼突围战”等著名战斗。
  衡水军民也作出了重大牺牲,仅饶阳县就牺牲抗日烈士2400余人,安平县牺牲抗日烈士2252人,深县牺牲抗日烈士2238人。衡水涌现了被毛泽东誉为 “冀中人民的母亲李杏阁”,以及小砍刀张岚峰、节振国、王东沧等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也涌现了台儿庄保卫战的指挥者池峰城,打响了抗战第一枪的冯治安等国民党爱国抗日将领,他们都是二十九军军长乐陵人宋哲元属下的骨干将领。
  衡水是一片文盛武强的热土,在火热的抗战过程中,在根据地党的文艺路线的领导下,这里诞生了《荷花淀》《风云初纪》等反映冀中抗战的文学作品,出版发行《火线》《冀中导报》等抗日刊物60多种,组织编写创作了反映冀中火热抗战生活的《冀中一日》。

【抗日机构建在安平县】


  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当时,深县、安平、武强、饶阳四县属于冀中解放区。安平这片红色的土地,曾经是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冀中区第一次党代会也是在这里召开的,会后还在这里成立了冀中行政主任公署等红色政权组织。
  1938年4月2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鲁贲前来筹备召开冀中区第一次党代会。鲁贲将筹备组设在安平北关高小院内。经过18天的紧张筹备,21日,冀中区第一次党代会在安平县城内的盐店召开。黄敬、鲁贲、吕正操等500多名党员代表全区12000多名党员出席了会议。
  1938年4月21日,冀中大地春风和煦,杨柳吐绿,冀中区第一次党代会召开。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时年26岁,主持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冀中区党委和冀中行政主任公署,统一党的领导,统一政权组织,统一整编军队,成立八路军第三纵队和冀中军区以及所属四个军分区。
  会议进行了12天,5月初结束后,又在这里召开了冀中区第一次行政会议,成立了冀中行政主任公署。冀中区第一次党代会结束后,冀中抗日根据地各项工作轰轰烈烈展开。

【反蚕食反扫荡斗争】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经过一年多的较量,日本改变了侵华战争的方针政策,集中主要力量对付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
  1938年11月14日,日军第114师团和独立混成第3旅团各一部,共3700余人,分4路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至11月30日,冀南军区部队作战28次,毙伤日本军6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8辆,迫使日军撤出冀南中心区。
  1939年春季,日本华北方面军由平汉津浦线调集第10、第110、第27、第114师团各一部,共3万余人,分11路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为粉碎日军大扫荡,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同冀南区党政领导人研究敌情,部署反扫荡作战,成功粉碎了敌人的春季大扫荡,仅1月份就作战9次,毙敌1000余人。
  1939年4月,华北日军由30万人骤增到44万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总力战”,进行疯狂的蚕食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华北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941年反蚕食反扫荡中,冀中军区部队共作战1265次,毙伤俘日伪军1.8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1942年春,日军对冀中区连续进行蚕食和扫荡。 5月。日本华北方面军调集5万余人的兵力和800辆汽车,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由冈村宁次直接指挥,进行“五一大扫荡”。5月1日,日军1.5万余人开始第一阶段扫荡。首先,以第110师团、第26师团一部扫荡潴龙河以东地区;以独立混成第7旅团一部扫荡滹沱河以北地区;以独立混成第9旅团及骑兵第13联队扫荡德石铁路沿线以南地区,尔后增建据点,由边缘向中心区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地区逐步压缩,企图聚歼冀中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
  5月7日,冀中区党委灵活歼敌,乘虚袭敌据点和交通线,策应内线部队的反扫荡斗争。
  5月11日,日军转向第二阶段的扫荡,对冀中中心区进行分区清剿,同日以7000余人兵力合围衡水安平地区,冀中军民利用地道同日军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斗争。
  6月初,日军转入第三阶段扫荡,即在中心区进行全面清剿,冀中根据地被分割为2670小块儿,共建1635个碉堡,冀中军民就地分散,配合民兵坚持反清剿斗争,在历时两个月的反扫荡中,冀中军民共作战270余次,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粉碎了日军消灭冀中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企图。
  1941年至1942年,日伪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仅二、三月份,三路以上合击即达70余次,1942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扫荡两次,千人以上扫荡10次。
  冀南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先后取得了“四二九反扫荡”突围战、日军“六一一大合围”“九一二大合围”等作战的胜利。进行了秋季攻势作战,冀南部队共进行大小战斗546次,毙伤日军600余人,伪军1000余人,俘日本军2000余人。

【日军在衡水制造的惨案】


  日军侵华期间,在衡水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大惨案。 1938年11月22日,日军企图占领故城县郑口镇,遭国民党驻军胡和道部伏击,损失惨重,三日后,日军两次进攻郑口,杀死群众100余人。
  1939年2月9日,侵华日军向冀中军区机关驻地武强县张法台、深县溪村一带围攻,被毙伤400余人。第二天八路军120师715团在深县北杜庄撤出后,日军进村杀害村民17人,烧毁房屋50余间。
  6月17日,日伪军在冀县东兴村残杀群众148人,烧毁房间500余间,12月20日,驻安平、饶阳日伪军500余人,在影林村,枪杀抗日村长10人,抓走干部群众40余人,在县城又枪杀8人,制造了饶阳惨案。
  1941年3月21日,驻安平县日伪军在刘乡村杀害27名村民,36人致残。

【与冀鲁边区军民并肩作战】


  冀鲁边抗日根据地成立前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先后在这一地区成立了津南特委和津南工委,由河北省委领导。景县籍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王任重、刘建章曾在冀鲁边一带从事革命活动。
  1937年10月15日,津南、鲁北党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冀鲁边区工委在盐山城南刘集正式成立。于文彬任工委书记,马振华任组织委员,赵明新任宣传委员,邸玉栋任特派员。 1938年3月,河北省委派李启华、杨靖远等五人来到冀鲁边,加强这一地区的地方党建工作。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成立中共冀鲁边区特别委员会,暂由冀南区党委领导。冀南抗日根据地曾派遣津浦支队支援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由于地缘相临,景县南部的留智庙、故城东北部的青罕等乡镇与德州毗邻。冀南区领导人王任重的家离德州很近,他早年就曾在德州进行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故城县党的地下交通总站也设在德州,德州所辖的夏津、平原、武城等县隶属于冀南五分区,即衡水专区。在抗日斗争中,德州人民和衡水人民(冀南五分区)并肩作战,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冀南五分区部队所需要的药品等抗战物资也常由我敌工人员在德州获取。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景南县和德州地下党,靠统一战线工作分化瓦解敌人,打开工作缺口,掌握抗日斗争的领导权。
本版资料由《衡水日报》友情提供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抗日战争中的衡水记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抗战特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