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第四章 四次南下清河区
作者:未完待续

教导六旅、山东纵队第三旅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联系行动要图



山纵三旅副旅长、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



当年打通两区联系时,为我军带路的张云海,现已93岁。



我军拔除日伪据点。



  (接上期)

联合行动 两军会师垦区

  总结为打通与清河区联系三次南下未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正面敌人兵力雄厚,不易突破,而且打的都是被动的硬仗。但是,这几次南下行动,却显示了边区武装坚强的战斗力和坚决抗日的决心,表现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给鲁北群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为了尽快打通与清河区的联系,冀鲁边和清河两军区决定进行一次联合军事行动,吸取以往教训,各派部队从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沿海地带相向发展,在沾化县境内的垦区会师。夹河战斗后的第18天,也就是9月22日,教导六旅十六团在团长杨承德、政委陈德率领下,踏上了第四次南下的征程。这是一次冀鲁边和清河两军区的联合军事行动。
  在十六团出发的4天前,周贯五给清河军区杨国夫司令员通报了十六团即将沿渤海岸东进的计划和时间,并请杨司令员派部队配合。第二天,杨国夫回电说,清河军区准备调集山纵三旅的5个营,与冀鲁边军区十六团同时行动,从马家庄和左家庄两地西渡黄河,尔后向前推进90公里,进逼黄河入海口以西的垦区,同十六团会合,聚歼鲁北保安司令刘景良在垦区义和庄、老鸹嘴一带的顽军。
  杨承德、陈德带着十六团到了无棣县北部的小山。小山是一座孤零零的土山,南北长一公里多,北头向西拐,形状象英文字母“L”。这座土山的东边和北边各有一个村庄,名叫小山村和山后村。这一带临近渤海,水土咸苦,日、伪、顽不常来。十六团在小山驻下后,杨承德、陈德及3个营的负责人,便分头了解大魏庄据点的敌情和地形。大魏庄位于小山的东面,离渤海不远,是八路军东进的一大障碍。这块拦路石不搬掉,就很难在渤海沿岸建立冀鲁边区至清河区的通道。大魏庄驻扎着顽军山东保安第六旅旅长张子良的一个营。张部对这个村庄的防守很严:村外两里内的道沟全填平了;村四周布着明碉暗堡,组成交叉火力;围墙高达3丈,十分坚固,墙上凿出密密麻麻的枪眼;村内还有地道暗洞。
  根据这种情况,杨承德等人觉得对大魏庄据点不宜强攻,决定夜袭,并对3个营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当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杨承德带着二营,埋伏在小山的西北,准备阻击可能从沧县、新海、羊二庄来增援的敌伪军。陈德带着三营,埋伏在小山西南,准备阻击可能从盐山来增援的日军。担任夜袭大魏庄任务的一营,由副团长杜步舟等带领。小山与大魏庄相距15公里左右,不到1个半钟头,一营便悄悄赶到了大魏庄。部队在村外约200米的地方停下,喘息片刻,便按照预定方案,展开队形,将大魏庄包围起来。
  这时,除了附近的村庄传来几声狗吠外,只有从渤海湾吹来的带着咸味的海风,“嗖嗖”地从身边吹过。夜,静得出奇。
  杜步舟和营长杨柳新、教导员潘大可,对担负突击任务的二连二班的战士们低声嘱咐了几句,二班便扛着软梯,悄悄向围墙摸去。此时,适逢庄稼快要成熟,枯叶被秋风吹得沙沙响,掩盖了战士们的脚步声。二班到了大魏庄,顽军没有发现。战士们越过围子沟,悄悄摸到墙脚边,架起软梯。战士们在班长的带领下,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二班长快到墙顶的时候,突然,下面有个战士一脚踏空,跌下软梯,下意识地惊叫了一声。围墙里的顽军哨兵听到动静,昏头昏脑地把轻机枪从围墙垛口里伸出来,枪管正巧伸在二班长面前。二班长眼明手疾,不等对方扣动扳机,便双手抓住枪管,使劲往外一拉,连人带枪都拖了出来。敌人的哨兵从3丈多高的墙上跌下,摔了个半死。二班长趁势一跃,登上围墙,端着机枪朝围墙拐角上的碉堡猛扫。其他几个战士也跟着登上围墙,很快便占领了围墙拐角上的碉堡。十六团后续部队随后跟进,指战员们纷纷翻过围墙,杀进村去。
  顽军从睡梦中惊醒,慌乱成一团,像群鸭子,被八路军从东赶到西,从西赶到东,最后走投无路,只得举手投降。战斗很快结束,共毙、伤、俘顽军副营长以下300余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300余支。
  顽军保安第六旅旅长张子良,听说他的主力营在大魏庄被歼,十分恼火,亲自领兵杀奔小山,并沿途扬言:“不雪大魏庄之耻,誓不罢休!”同时,盐山和沧县两城的日军,也配合张子良,分别派兵进犯小山。杨承德、陈德一面命令3个营分头迎战,一面用电台向旅部报告了这一紧急情况。周贯五立即命令无棣、盐山、沧县的地方武装,配合十六团作战。由于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很快便击垮了向小山进犯的张子良部和盐山、沧县两地之敌。
  日军不甘心失败,从天津出动9架飞机,对小山进行低空轰炸,进行疯狂报复。这天,正好小山赶大集,敌机飞到集市上空,一颗颗炸弹倾泻下来。热闹的集市顿时尸体遍地,鲜血横流。摊板上销售的衣物、瓜果、蔬菜混着血迹,滚落一地。整个集市的哭声、喊叫声、怒骂声,响成一片。这次轰炸,不到10分钟就有130人被炸死,100多人被炸伤。人们不会忘记,农历八月初四这一天,日本侵略者欠下了小山人民的这一大笔血债。
  十六团开始没有防空准备,出现了一些伤亡。面对被敌机炸死炸伤的部队战士和无辜群众的惨景,怒火填膺的指战员们,不顾危险,爬上小山村边的土山顶,架起机枪,将仇恨的弹雨射向施暴的敌机。在强大火力打击下,敌机的嚣张气焰消失了,纷纷爬高,在高空盘旋了几圈,乱扔了几颗炸弹,溜回天津去了。
  战斗结束后,十六团奉命在小山进行了短暂的休整。然后,一天晚上,战士们背上淡水、梨子、红枣、窝窝头等干粮,离开小山,向垦区进发。
  没有月亮,天上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四周黑漆漆的。部队摸索着前进,渐渐靠近了海边。这一带十分荒凉,沿途没有什么人家,地上也没有路,漫野里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荆条、苇子,很像山区的灌木丛,总是缠腿绊脚。前几天,这里刚下了一场暴雨,地上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泥坑,一脚踩下去,溅起稀泥一大片。战士们深一脚浅一脚,没走多久,已经疲惫不堪。许多战士一面行军,一面打磕睡,常与前头的人碰撞。
  部队沿着侦察队制定的安全行军路线向东疾进,急行军90公里,于拂晓前赶到了桃儿河渡口。渡口有顽军张子良一个排的兵力在对岸把守,3只渡船全被敌人控制着。杨承德派十几个战士,悄悄地泅水过河,将正在熟睡的顽军全部干掉,弄到了渡船。部队很快渡过桃儿河,接着进入垦区。
  垦区是一片方圆数百里的盐碱地,属于黄河扇形冲积平原的一角。天渐渐亮了,黑暗在人们的视野中消退。部队行进在垦区,呈现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一片荒凉。举目望去,几十里内荒无人烟,没有村庄,也看不见一个行人。地面泛起厚厚的碱花,白茫茫的一片;只有一人多高的红荆条,是这里的“主人”,漫野丛生。荆丛中常有一群群野雁,扑扑地飞起,撒下一串串凄凉的鸣声,回荡在荒无人迹的海边上空。由于垦区是不毛之地,水土咸苦,日军从不敢在这里驻军。只有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何思源部的4个团,盘踞在垦区中心的老鸹嘴、义和庄一带。杨承德和陈德带领部队,朝老鸹嘴方向进发。
  太阳从海上慢慢探出头来,万道霞光照亮了辽阔的平原。十六团快要接近老鸹嘴时,忽见东边尘土飞扬,一支庞大的队伍飞奔而来,前边是跃马奔驰的骑兵,后边是黑压压的步兵。
  “啊!是清河军区的部队! ”
  “山纵三旅的同志来啦! ”
  “我们胜利会师了! ”
  十六团的指战员们欢腾起来,争先恐后地跑上前去。三旅的干部战士们也如同见了亲人一般,在远处跳下马来,快步迎过来。大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兴奋地高呼“共产党万岁”“庆祝兄弟旅会师! ”口号声、欢呼声和渤海湾的涛声汇在一起,震荡在垦区上空,也激动着每个指战员的心。
  原来在十六团到达垦区之前,山纵三旅的主力部队在政委刘其人、副旅长兼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的率领下,就已赶到垦区。他们已经歼灭顽军何思源大部,攻下了老鸹嘴、义和庄和罗家镇。
  十六团返回后,八路军组织了3支武工队,活动于冀鲁边区和清河区之间,以保护两区之间的陆上交通线。
  经过两区军民近一年时间的艰苦奋战,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打通冀鲁边区同清河区联系的重大战略部署终于胜利实现。从此,两区紧紧联系在一起,掀开了这一地区抗日战争的新篇章。
(未完待续)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第四章 四次南下清河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